引子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喜欢看电影,特别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因为这种电影是曾经的历史,有很强的代入感并能引起观众的思考,而且能够改编成电影的真实事件足见其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自己习惯每次在观影后都会去找一些关于影片的相关资料,所以正好把影片背后的真实事件和历史罗列出来以馈读者,这个系列会不定期根据我曾经看过的影片进行更新。
你可以把这个系列的文章看做一个观影指南也可以当做对于曾经真实事件的一个探究,反正我写是出于爱好,你看完也能增加知识。
影片介绍
限于篇幅,今天这个主题我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来讲,因为虽然是两部独立的电影,但却是同一个导演,讲述着同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就是二战历史上著名的硫磺岛战役,第一部影片是从美国人的视角所拍摄的电影《父辈的旗帜》,第二部电影是从日本人的视角所拍摄的尔电影《硫磺岛家书》,这两部电影是同期发行的姐妹篇,也是电影史上很罕见的可以用两方不同的视角展示的同一个事件的影视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
上部:介绍硫磺岛及其它在二战中的战略意义和美国海军陆战队那张著名照片的历史背景
中部:介绍整个硫磺岛战役的来龙去脉和很多细节
下部:介绍从日本人的视角看硫磺岛战役和对历史的反思
今天要介绍的是《父辈的旗帜》的姐妹篇《硫磺岛家书》这部影片。
剧情介绍:年,在硫磺岛地下发现了数百封信件。那是61年以前,在这个岛上作战的将士们留给家人最后的一点东西——写给家人最后的诀别信。这些没有寄出的信寄托着他们的希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途岛海战的失败,宣告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开始走上彻底溃败的道路。当美军强大的攻势波及到看似渺小却被战火硝烟弥漫的硫磺岛时,以粟林忠道中将为首的日军,面对强大的美国军队的进攻,却采取了顽固的抵抗策略。
狡猾的日军在硫磺岛上利用天然的山洞、矿穴以及人工挖制的地道,与美军周旋。但是,志在必得美军却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对负隅顽抗的日军采取了愈发残酷的攻势。而粟林忠道明知日军无法抵抗住来势凶猛的美军,但他还是身先士卒和同伙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事实上,这位日本军官早在写给家人的一封家书中,就已经表达了对自己现状的认知以及担忧。就在日本彻底战败前夕,仍不愿缴械投降的粟林忠道,最终在硫磺岛自杀身亡。他的这封发自硫磺岛的信则成了后人审视这段历史的有力途径。
影片背后的历史(声明:本文很长,这是下部)
其实硫磺岛战役的绝大部分的历史背景和在此期间发生的事件在本系列的上部和中部中已经介绍完了,本部分我想从战败者——日本人的视角来审视一下这场战役和在这场战役中的几个人物。
人物一栗林忠道
栗林忠道(年7月7日一年3月26日),年7月7日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小时候志向是记者。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成为一名骑兵军官,随后进入陆军骑兵学校进修。年晋升大尉,并从陆军大学第35期毕业,成绩名列同期学员的第二名,获颁天皇御赐军刀,出任骑兵第15联队中队长。年至年,栗林忠道先后两次出使美洲,任驻美国及加拿大武官,曾在著名的哈佛大学学习,研究美国军事,是日本陆军中少有的熟悉美军特点的高级将领。回国后历任骑兵第7联队长,陆军省军务局马政课课长,任期内选定《爱马进军歌》作为军歌,侵华战争时期任骑兵第2旅团长、骑兵第一旅团长等职,驻扎在内蒙古前线。
年9月日本骑兵部队解散改编成机械化部队,他调任广州的23军参谋长。12月辅佐酒井隆司令官指挥香港战役,迫降了英国、加拿大军队。年晋升中将,出任留守近卫第2师团长,是日本军队中少有的“美国通”。硫磺岛是美军攻打的第一个属于日本领土的岛屿,年年底栗林忠道奉命守卫这第一块将要失去的日本领土。他深知美军的技术和火力优势,因此到任后力排众议,决定放弃滩头阵地,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以折钵山为核心阵地进行防御。并每天在岛上巡回查看,设计阵地位置火力诸元等细节。战后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个人都声称看到过他们的最高指挥官。在战术方面,栗林一改日军在战争初期的二杆子战术,运用近距离射击、分兵机动防御、诱伏等战术,严禁自杀式冲锋,号召每个士兵至少要杀死十个美军。栗林在年3月16日发出诀别电报,大本营误以为其已经战死,17日昭和天皇特旨晋升其为陆军大将,时年53岁,是当时日本最年轻的陆军大将。
年3月26日日落时分,栗林的身边大概还有三百多人,并且被美国人包围,栗林决定发动最后的总攻击。栗林将身上的军衔扯下扔在地上,其他的官兵也俱将军衔扯下,栗林一手持刀,向兵士们做了最后的战前演说:“我即使在诸君之前,在战阵中倒下,诸君战斗到今日的丰功伟绩也不会被人们忘记,即使这次日本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日本国民为诸君的忠君爱国的精神所感动激昂,歌颂各位的功勋,对着各位的灵位流泪默默祷告的日子,也一定会到来的。诸君安心的殉国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之前栗林将部下的战功上报,但是内地一直没有下来战功的奖状,所以栗林的心中很是不安。然后栗林左手持刀,率领兵士冒着炮火前进,一个军曹在队伍散开之前还看到了栗林的背影,之后不久就听到了“兵团总指挥战死”的消息,说是受了重伤,但是仍然扶着一个军官的肩膀继续前进,最后因为失血过多而死。出击之前,栗林下了“不要把我的尸体交给美军”的命令,所以是带着一个小铲子冲锋的,最后部队的一个参谋长将其就地掩埋。
总结硫磺岛战役,栗林忠道虽然战败,但仅就他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和作用,仍值得讨论,比如栗林忠道没有传统日本军头的那种等级观念和骄扬跋扈的习惯,虽然算不上爱兵如子但在日军的体制内已经非常体恤士兵了,这在影片中有几个段落是提及到的,因为所有日本官兵都知道防御的是一处死地,最终的归宿是什么,所以栗林忠道的带兵方式也算是能给这些官兵一些士气和安慰。另外栗林忠道对于防御备战的准备事无巨细,甚至一个火力点都要认真勘察,如果没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也就无法做到让美军进攻过程中如此艰巨和产生大量伤亡了。再比如栗林忠道作为在欧美多年的职业军人,对于美军的战斗力还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的防御策略很好的切合了日军的特长并最大限度的攻击到了美军的短板,知己知彼而且还能扬长避短这是一个优秀将领的基本素质。毋庸置疑任何一次著名的战役中都会有比较出彩的将星,无论他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能够让后人认同甚至尊重的将领必然值得讨论和书写。在硫磺岛战役中栗林忠道就是这样一个将领。影片中基本上真实还原了栗林忠道在硫磺岛战役中的点点滴滴,美军之所以在这次战役中吃尽了苦头,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遇到了一个优秀的对手。
栗林忠道的家书栗林忠道也确实曾从硫磺岛寄出颇多的信件,在日本,他的四十一封信件被收集成一本书出版,书名叫做《栗林忠道-来自硫磺岛的信件》,其中颇有一些他自己画的漫画,他的履历显示这个军官是一个受到西方影响相当重的人物。
栗林忠道的家书对于本场最重要的人物,栗林忠道要再多说两句,虽然他在硫磺岛的表现足够优秀,但也不能掩盖他在侵华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年起栗林忠道任职侵华日军“驻蒙军”骑兵集团(师团级)的旅团长,主要对手是坚持绥远抗战的傅作义将军所部,在内蒙古地区指挥日军骑兵部队疯狂围剿屠杀抗日武装。年调任在华南方面的第23军参谋长,图谋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入侵香港,该军司令官是臭名昭著的酒井隆,这两个人搭档指挥日军于12月底占领香港,在当地制造了很多惨案,考虑到日军参谋体系的独特性(这是一个伏笔,以后有机会单独来讲),栗林忠道对香港发生的屠杀和其他暴行难辞其咎。所以评价一个人,特别是比较有争议的人物应该把他放在他的一生和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是瑕不掩瑜还是毁誉参半或者是道貌岸然不可能因为一事一时就可以下定论的。人物二西竹一
西竹一出生于东京港区麻布,为明治时代著名外交家西德二郎男爵庶出第三子。西德二郎是研究中亚问题特别是中国问题的专家,曾经亲身考察中亚地区和中国的新疆,在处理义和团事件时,由于得到了西太后的信任,当时担任驻清公使的西德二郎获得了中国茶叶的专卖权,获得了巨额利润。后来也做过伊藤博文和松方正义两届内阁的外务大臣。
西竹一十岁时,西德二郎去世。西竹一继承了家族财产。年4月,按照父亲的遗愿,西竹一进入了日本著名的“东京府立第一中学”,然而,进入该校后第二年,不知何故,西竹一突然提出要转学到位于广岛的“日本陆军幼年学校”。在那里,西竹一第一次接触到马,并对马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年,西竹一收到了一封来自意大利的信。这封信是一位叫今村安的朋友写给他的,今村是骑兵少佐,此时正在意大利留学。今村得知有一匹好马由于性格暴躁,主人无法驯服,正准备把它出售。知道西竹一正需要一匹好马,因此特意写了这封信。在意大利和这匹马见面时,说来也巧,原本性格暴躁的马,见到了西竹一后,轻轻地用头蹭他,表示友好。二人仿佛一见钟情。西竹一当即自己掏美元买下了这匹烈马。这匹马身高为cm,出生于法国,品种为Anglo-Norman,血统不明。由于性格暴躁,除了西竹一之外,无人能够驯服。由于其额头部位有一颗星形痣,故取名为“天王星”。买下“天王星”之后,西竹一带着它参加了众多欧洲马术比赛,以促进二人之间的磨合。
在年的第十届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上,骑兵中尉西竹一和爱马“天王星”参加了马术男子个人障碍赛。由于日本在年发动了“9.18事变”,入侵中国东北三省,此时的日本在国际上正遭受着广泛的舆论谴责,再加上美国当时排斥日本移民,美国国内爆发了空前的反日浪潮。但是,在场的美国观众被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纷纷高喊“BaronNishi(西男爵)”,替他加油。最后登场的这对搭档靠着高超的技术,力压群雄,获得了金牌。这是日本在奥运会上第一次获得马术项目的金牌,也是迄今为止日本在奥运会马术项目上获得的唯一一块金牌。在跨越最后一道障碍时,爱马不经指示自行横曲后足越过障碍物,在接受采访时,西竹一兴奋地说“Wewon!”。在这里之所以使用了“We”而不是“I”,是因为他把爱马“天王星”看成了真正的搭档,做到了人马合一。
由于西竹一性格开朗,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使得他在美国拥有极高的人气。获得金牌后,连日有好莱坞女明星打电话邀请他参加宴会,洛杉矶市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西竹一参加了洛杉矶市的圣塔安妮塔(SantaAnita)赛马场建设动工仪式,并被推荐为终身荣誉会员。竹一性格豪放,曾经有过骑马飞跃长官汽车的纪录。他对天皇的至高无上神权表示怀疑,在朝着皇宫方向实施遥拜的时候,他甚至都不低头。西竹一虽然是陆军,但是他没有剃光头(按当时日军的规定,陆军是要剃光头的)而是留着三七分的长发,再加上他是个美国通,拥有丰富的国际阅历,和陆军的保守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因此西竹一在军中一直遭受冷遇。
4年之后,西竹一又参加了年的柏林奥运会。由于在比赛中意外落马,西竹一没有获得奖牌,最终成绩为马术障碍团体赛第6名。不过对于西竹一来说,还有雪上加霜的事情:同一年骑兵科减员,时任骑兵教官的西被迫离开自己热爱的骑兵职位,进入到逐渐兴起的装甲兵科,并且被派到当时驻扎在牡丹江的第二十六战车联队,成为陆军中佐。年7月西竹一被命令去硫磺岛,7月17日在靠近硫磺岛的父岛海域,遭到美国潜水艇“科比亚号”的袭击,虽然人员没有多大伤亡(2人死亡),但是这次袭击使得28辆战车都和运输船一起沉到了海底。年8月,为了补充损失的战车,西竹一又返回了东京。在东京逗留的短暂日子里,西竹一抽空到世田谷区的“马事公苑”看望正在那里度过余生的爱马“天王星”。“天王星”听到了西竹一的脚步声后,非常兴奋,用脖子不停地在西竹一身上蹭来蹭去,表达见到主人的喜悦之情。预感到此次前往硫磺岛是凶多吉少,西竹一剪掉了“天王星”的鬃毛,仔细地包好放在自己的军服内,随身携带以便留作纪念在硫磺岛上,西竹一也是穿着马靴,整日马鞭不离手。西竹一在硫磺岛经过一番考察,认为硫磺岛的地理条件并不适合传统的战车战,征求到守岛司令栗林忠道的同意,他决定把后来补充的22辆97式中战车以及95式轻战车的炮塔拆下来当作要塞炮使用,并做了精心伪装。西竹一的战车部队在战斗中拖住了美军海军陆战队的一个师,在一个岩石峡谷中战斗了六天。战役末期,许多日本军官拒绝随着被打散的士兵躲入洞窟中,但西竹一以“一起作战吧”的理由和士兵处在一起,西竹一曾经命令把为数不多的药品用于救治美军伤兵俘虏是确有此事的(影片中有此情节)。
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军情报官SyBartlett在得知西就是地方指挥官时,曾以高音喇叭试图劝降已经陷入绝境的西,称“世界将为失去马术中的西男爵而惋惜”,但是西从未回答。他是因为一只眼睛受伤了而不想拖累大家自杀的,他死时一只手握着他曾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赢得金牌时用过的鞭子。西竹一战死时42岁,按照规定死后晋升一级,最终军衔为陆军大佐。由于西竹一战死,其爵位由长子—西泰德继承。是日本唯一一位在昭和年间出生而封爵者(西泰德现为硫磺岛协会副会长。在影片“硫磺岛来信”的开头和结尾中,负责挖掘的那些人就是硫磺岛协会的工人。该协会主要负责挖掘日美战死者遗骨遗物,并交还遗族,同时举行相关纪念仪式等)生前,西竹一曾经感叹道:理解自己的人太少,只有“天王星”才是最理解自己的。战死时,西竹一身上还保留着从“天王星”身上剪下来的鬃毛。而西竹一战死后不到一周,爱马“天王星”也病死了,仿佛追随主人一般……西竹一在关东军期间就是栗林忠道的部下,所以两人是老相识了,在硫磺岛上其他中层军官对于栗林忠道的防御部署颇有言辞的时候,西竹一是最为坚定支持栗林忠道的军官。片中救治美国伤兵和最后因为眼睛受伤而不愿撤退的情节完全属实。人物三各种各样的人物
两部影片中都描述了大量普通士兵的形象,虽然这些人都是影片中特意设置的角色,人物的群像。但其实这是导演通过镜头去传递整个战役的残酷和对战争的反思,在影片中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其实更多人都是无名的,没有名字并不代表他们就会被遗忘。
《父辈的旗帜》中主要介绍是美军这边的情况,小伊在片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和线索线,因为年轻所以天不怕地不怕,也可以说很天真,在登陆前很高兴自己可以成为第一波出发的人因为这样就不用爬下缆绳到登陆艇上,而是直接乘坐登陆艇登岛。但老兵都知道第一波上岸的部队,伤亡比例是最大的,他们大概率起到了测试火力点的作用。虽然美军已经在年-年取得了战略转攻的态势,但老兵伤亡也很大,补充的大量新兵从这一点看来经验非常差。这也为小伊最后失踪惨死埋下了伏笔。战争中有很多这种刚上战场的新兵甚至一枪未放就直接阵亡了。而且美军对于这次战役的残酷性还是预估不足,他们认为日本人还是会采取“自杀冲锋”这种硬碰硬的方式,这在战前美军登陆的一个画面上可以看出的出来。
麦克是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和线索,麦克是小队队长,一般这种老兵都在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所以战场经验丰富,也能很好的为新兵起到带头和保护作用。可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军各部队的战损比例最高达到了65%,大量的有经验的老兵也阵亡了。这就是战争的残酷的一面,战争不是唯经验论,不是因为你是老兵,你经验丰富就能放你一马,麦克的死让酋长一直不能释怀,他认为像麦克这种人才是英雄,是他带领着大家在硫磺岛战役中冲锋陷阵,他才最有资格代表海军陆战队回国接受荣誉。如果说英雄,那硫磺岛战役中有太多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了,可国家认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人配合把这场“募集公债”的秀演完,虽然麦克是英雄,但国家希望一个可以站在人民面前演讲和有鼓舞士气的英雄。其实我想每个士兵在走上战场之前都有个英雄梦或者英雄情节,但当他们走到战场之后发现活下来并取得胜利远比要成为英雄更实际、更现实,那些后来活着的英雄原本就无意成为英雄,在他们心里真正的英雄都已经战死沙场了。
《硫磺岛家书》因为是站在当年日军的视角来创作的电影,在影片中几个士兵的思想动向其实就是当时日本底层士兵的思想。以日本帝国海军大尉伊藤为代表的是典型的日本军人形象,只懂正面作战的顽固派,一心想轰轰烈烈地战死,本打算用反坦克地雷与美军同归于尽,没想到愿望没实现,反而当了美军的俘虏(这也是够讽刺的),这种人物其实没有什么可聊,岛上大部分的日军军官应该都抱有这种思想。西乡升,日本帝国陆军一等宪兵,在妻子怀孕时出征,日夜思念着家人。西乡升是影片的中心人物之一,他是被强行入伍的,军事素质非常差,射击训练经常脱靶,没有武士道精神,在带着必死的信念死守这个岛的日本军人中,他是一名想要生存下去的士兵,在全体士兵集体自杀成仁时,他没有勇气自杀,最终成了美军的俘虏,这种士兵其实在当时日本军队中应该说为数不多,因为一方面当时日军武士道精神的泛滥,以战死为荣,而这种苟且偷生的做派在部队中是肯定受到排挤的。
清水洋一,日本帝国陆军上等兵,刚从宪兵队调来。原本是宪兵,只因不忍心杀百姓家的一只狗而得罪长官,被发放到前线来。在重压力之下,他选择了投降,但不幸的是最终还是被美军枪杀了,有人会觉得对于这个人物的描写很戏谑,投降了还被美军枪杀了,其实在我看来在他的内心中真实的想法一直是想活命,但又不能表现出来,他不像西乡升“我就是很怕死,你们都针对我也无所谓,只要能活下去”。从这个事情我们也能看出来在战争战况激烈的时候投降其实就是送死,双方都杀红了眼,身边都是倒下的战友,对方以为投降就能免死,对不起,那个时候没有人能遵守日内瓦公约。后记
在这里用了三期时间一直其实都是在讲硫磺岛战役的事情,可见硫磺岛战役在整个二战史中的著名战役的地位也是不多让的。美军当年进攻日本采用的夺岛策略就是“蛙跳战术”,即夺取有战略价值的岛屿,放弃没有进攻价值的岛屿。美国在二战当中打出名声的两支部队一个是空降师,因为他们在诺曼底登陆战、阿登战役中打出了空降兵的名声,另一支就是海军陆战队在太平洋夺岛战中有太多可以书写的战役,相对于伞兵“我们是伞兵,本来就是该被包围”这种有些壮烈的誓言,海军陆战队面对的战场情况更加险恶,由海向陆并且很多时候是仰攻,这种进攻难度和伤亡程度肯定是大于传统战争的。所以海军陆战队““折钵山上升起的国旗意味着海军陆战队此后五百年的荣誉!”是众多阵亡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所铸就成的。
另外想聊聊对于守岛日军当时的想法,有人可能会说军国主义分子有什么可聊的。但我想说,硫磺岛是日本所属的岛屿,也就是日本的领土,虽然日本人有“杀身成仁”的传统,但当时在岛上的日军明知道他们坚守的岛屿必定会被美军占领,自己必定会战死沙场,这仅仅是能靠军国主义思想可以支撑的住的吗?而且在战役过程中36天,防守一方在弹尽粮绝、无任何支援可能的情况下,多人仅仅有寥寥几百人投降,我觉得在他们的思想中除了武士道精神以外,守土有责,为国尽忠”的思想成分可能会更多一些,他们。所以这也是只要战争是在自己国家的领土上开打,战争都格外惨烈的原因(当然法国、意大利这样的除外)。
借用《父辈的旗帜》中片尾的一段话来结尾吧,“英雄是我们创造的东西,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了解几乎难以理解的东西,人们如何牺牲那么多的一种方式。但是对于我父亲和这些人来说,他们所承担的风险,所遭受的创伤,是他们为他们的伙伴所做的。他们可能为自己的国家而战。但是他们为朋友,为面前的男人,为身边的男人而死。”
点击下方链接可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15(中)—硫磺岛战役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15(上)—美国电影《父辈的旗帜》背后的历史
历史背后的历史系列14—美国电影《军火贩》背后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