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很重视士兵们的生命,在战争期间到了一定的损失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优先撤军。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通常都会提供陆军十分充足的空中和海上支援。即使是这样,在硫磺岛战役中,美国的伤亡程度却首次超过了日本,堪称残酷的一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大栗原群岛之一——硫磺岛

硫磺岛争夺的起因

硫磺岛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一块岛屿,起初,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都没有给这个岛屿足够的重视。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小笠原群岛中只有父岛上有守军,开战后的硫磺岛也仅仅是开设了一个机场作为中转站。

硫磺岛战役局势图

年,当美国攻占马绍尔群岛之后,日本开始建立一个“绝对国防圈”,硫磺岛就是日本本土前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时候的硫磺岛才开始显现出它的重要地理位置。对于美国而言,从原本的进攻台湾最后转而进攻硫磺岛,因为从硫磺岛美国可以一举直接打击日本本土,还能给前线给予一个喘息的平台。

进攻硫磺岛之前,美国占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在年6月到7月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日本硫磺岛机场原本有80多架战机,但是在美国的接连轰炸下,只剩下了凄惨的4架,使守岛陆军彻底失去了空中掩护。随后的莱特湾海战中,联合舰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也没有能力为守军提供任何海上支援了,这种情况之下,美国是拥有足够大的优势来支撑攻岛的。

视察前线的栗林忠道

但是就是这种情况下,美军依旧出现惨重的伤亡,甚至数量高过日本守军,达到了1.23:1,这是难以让人想到的。日本守军的谋略和坚定的意志,远超美国人的想象。加上有着绝对的力量优势,使美军过于轻敌,没有正确判断对手战力,才造成的硫磺岛血战。

天然的地势给了日本充足的反击平台

日军的总指挥官是栗林忠道,他决心将硫磺岛建成坚固的防线,在前线埋下了地雷,各种武器依靠不同的射程和火力充分配合,组成了一张恐怖的火力网。栗林深知自己已经失去了空中与海上支援,决定对登陆的美军实行不抵抗政策,待他们先头部队深入陆地时才开始反击。严禁自杀攻击,充分利用掩体、分兵机动打击等作战策略,使硫磺岛成了太平洋上最艰苦、最残酷的两栖战役。

滩头趴下避免射击的美军

为了隐蔽好不容易获得的大口径炮,日本陆军在美国舰船第一轮炮击的时候并为展现出来,而是等到美国陆军登陆之时,突然喷吐火舌,当场将12艘登陆艇中的9艘击沉,让美国大为震惊,日本守军居然还有如此强大的火力。于是美国开始了地毯式的轰炸,试图消灭这些潜在威胁。

然而日本深入地下的工事令这些轰炸都收效甚微。美国并不知情,开始登岛,同时日本因为有着不抵抗政策,所以在登陆之时只有零星的轻武器射击,让美国指挥官特纳认为,只需要五天就可以拿下重要的硫磺岛了。

发起冲锋的美军

结果在深入之后遭到准备好的火力网覆盖,无处可逃的美军损失惨重,伤亡一度达到了25%的惊人比例。每进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虽然凭借了空、海、陆一体打击的优势下终于突破火力点,但是精心策划的局却让有着绝对优势的美军挨了当头一棒。

前线喘息的美军

在美国预计五天的夺岛战役,最后却变成了长达一个月的“硬仗”。可想而知,日本守军是如此难缠。依靠着地下的工事、天然的地形,仅仅2万的日本守军却让有着10万数量的美国陆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美国的陆战5师伤亡率高达75%,许多战斗部队失去了战斗力,师部的文书、司机甚至炊事员等勤杂人员都投入了战斗。3师、4师的伤亡也很严重,出于这种情况,陆战4师师长克利夫顿.凯兹少将曾向日军发出劝降书,但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

玉碎之心令美国遭遇拼死反击

但是日本的败局已定,这时栗林中将命令步兵第联队长池田大佐烧毁军旗,并向东京大本营发出诀别电:“面对数量和质量占优的陆海空攻击,卑职已尽全力,然险要尽落敌手,卑职万分抱歉。”。然后销毁密码,准备实施最后的决死反击,日本的诸岛守军,几乎全军覆没,绝大部分都是战死而非投降,可见日本守军的坚定决心。

登陆岛顶的星条旗

正是日本的坚定决心和优秀的策略,加上美国轻敌的态度,让本有着绝对优势的美国军队反而付出了更多的代价。虽然整场硫磺岛战役最终是美国获胜,可也只能说是一次“惨胜”。以高过日方的伤亡取得的胜利,却远没有胜利应该带来的喜悦。

美军为攻占硫磺岛所付出的人员伤亡比日军还多,这在太平洋战争中是极其少见的,日军在失去海空支援,又没有增援补给的情况下,以地面部队凭借坚固而隐蔽的工事,采取正确的战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使美军原计划五天攻占的弹丸小岛,足足打了三十六天,并付出了惨重的人员伤亡。美军在此次作战中闪光之处就是舰炮支援比较得力,共发射各种口径炮弹30余万发,计1.4万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力支援了登陆部队的作战。

飘扬在硫磺岛的星条旗,确定了美国的

最终美国在硫磺岛的惨重伤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最后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的决定,因为美国高层意识到,如果进攻本土,可能会遭到比硫磺岛更严重的抵抗,让美国的伤亡更加惨重。日本也最终因为原子弹的巨大威胁下,放弃了“玉碎”,最终选择投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