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蚕丝为蛋白质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棉织品属于纤维素,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棉织品、人造纤维。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主要是正二十二烷(C22H46)和正二十八烷(C28H58)]。,古代常由动物油脂制造(酯类,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非高分子化合物)。
“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性质稳定,耐酸碱腐蚀,抗氧化,不透水。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不是来自于氧化铁(红色)。青花瓷是用含有氧化钴的钴矿做原料烧制。用粘土培烧制得的红陶,陶器显红色的主要原因是含有Fe2O3、Cu2O等。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麻黄碱具有平喘功能,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
《梦溪笔谈》中的“信州铅山县有苦泉,…,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等,发生的化学反应有:CuSO4+5H2O=CuSO4·5H2O,Fe+CuSO4=Cu+FeSO4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渍是浸泡,绞是研碎。
《本草图经》记载:“不灰木,或云滑石之根也,出滑石处皆有”,其中不灰木是指硅酸盐。
白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越长越香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生了酯化反应。《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原理上相同。
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明矾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Al3++3H2O=Al(OH)3+3H+]使纸张变脆,易破损。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也利用了明矾溶液水解的酸性。
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HgS。
“水银……钅容化(加热)还复为丹”里的“丹”是HgO。丹砂为HgO。
“胡粉投入火中,色坏还为铅”,胡粉为碱式碳酸铅[(PbCO3)2·Pb(OH)2]。
硇砂(náoshā)是氯化铵(NH4Cl)。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
《周礼》:“煤饼烧蛎房(牡蛎壳)成灰”,蔡伦造纸用此“灰”溶于水沤浸树皮脱胶。“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aO)。
《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Fe+Cu2+=Cu+Fe2+。
《本草纲目》:“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碱是K2CO3。
“青矾[即绿矾:FeSO4·7H2O]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Fe2O3),“气”凝即得“矾油”(H2SO4)。
《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汉书》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洧水”均指石油。
约年前烧制出了红陶,红色是氧化铁。
“鼻冲水”是氨水(NH3·H2O)。《本草纲目拾遗》中“鼻冲水”记载: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
“刀创水”是碘酒。《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刀创水”: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
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物质。《新修本草》中描述硝石:“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用于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机诸药者”;黑火药的成分为:一硫、二硝、三木炭。爆竹燃烧时,S转化为SO2,而非SO3。
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1)斩竹漂塘:目的是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之青皮。(2)煮徨足火: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目的是利用石灰的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3)春臼:把上述处理的竹子,放入石臼中打烂,形同泥面。(4)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5)覆帘压纸;(6)透火焙干。
“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的“剂钢”是指铁的合金。
古书记载动“太阳流珠”“河上姹女”,指的应是汞,“黄芽”指硫黄,“金华”指铅。
“强水”指的是硝酸:“强水最猛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周礼·考工记》中对氢氧化钾的记述原文:“泺帛,以烂为灰,渥润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先烧烂木为灰(含K2CO3),再加入蜃(蜃指石灰):K2CO3+Ca(OH)2===CaCO3↓+2KOH。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CuSO4·5H2O。
《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块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硝酸。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对精制蜡过程有如下记载:“……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重结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