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柑橘萌发春梢、现蕾、开花和结果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病害发生初始期。

春季是柑橘萌发春梢、现蕾、开花和结果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种病害发生初始期。那么,开春后,有哪些柑橘病害需要我们重点防范呢?

小编整理本月须做好这四大病害的防治工作!一起加油吧!

一、柑橘溃疡病

柑橘溃疡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为害严重会造成落叶、枯梢,影响树势。

1、发病症状

柑橘叶片上先出现针头大小的浓黄色油渍状圆斑,接着叶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绵状,随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状。病斑多为近圆形,常有轮纹或螺纹状,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

果实和枝梢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为严重,山口状开裂更为显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严重,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

叶面有浓黄色油渍状圆斑

枝条上病斑木栓化程度严重

果实上病斑多为近圆形,有黄色晕环

2、发病规律

柑橘溃疡病原细菌在柑橘叶、枝梢和病果病部组织内赿冬,尤其以秋梢上的病斑是越冬的主要场所,翌年温度适宜、湿度大时,细菌从病部溢出,借风、雨、昆虫和枝叶相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组织上,由气孔、伤口侵入,潜育期3-10天,高温多雨时,病害流行。溃疡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相关,该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以高温高湿的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溃疡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6、7、8月为夏梢的发病高峰,9、10月份为秋梢的发病高峰,6至7月上旬为果实的发病高峰。嫩梢叶在萌发后20~55天,幼果在落花后35~80天其气孔形成多且处于开放阶段,病菌易侵入而大量发病。柑橘溃疡病发生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为25~30℃,高温高湿天气是流行的必要条件。暴风雨和台风给寄主造成大量伤口,及潜叶蛾的为害,都会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

3、溃疡病防治

幼年果园,做好病情调查,及时喷药预防,处理病叶、病株,控制病害蔓延;加强肥水管理,可以施用腐殖酸肥、生物菌肥、海藻酸等肥,叶面喷施多肽、海藻酸、生物刺激素叶面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逆性;及时防治潜叶蛾,减少虫伤。

药剂防治,芽长1cm和幼果期的时候,是预防的关键时期,建议使用安全药剂噻霉酮倍/噻唑锌~倍喷施。其他时间使用氢氧化铜倍/络氨铜倍/中生菌素倍/春雷霉素倍喷雾轮换用药。7~10天喷施一次。

二、疮痂病

1、危害症状

是柑桔重要真菌型病害之一,在中国的柑桔种植区都有发生。

叶片染病:初期为黄色油浸状小斑点,后渐扩大成蜡黄色病斑,后期病斑木质化凸起,叶背突出,叶面凹陷,成漏斗状,发生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

新梢染病:嫩枝梢染病后变短小,有扭曲状,但病斑不明显。

幼果染病:初期产生茶褐色小斑,后在果皮上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质化的瘤状突起。果实小,皮厚,味酸,发育畸形。

疮痂病叶片受害,有黄色油浸状小斑点

2、发病规律

春季气温长升到15℃以上和多雨高湿时,老病斑产生分生孢子,以风雨或昆虫传到春梢嫩叶、花及幼果上,侵入表皮后,以3~10天潜育期出现新病斑,完成初侵染。以后又产生分生孢子辗转危害夏、秋梢嫩叶、嫩梢及果实,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发病的最适宜温度为20~21℃,气温超过24℃即停止发病。若在新梢抽生及展叶时,碰上连绵阴雨,或清晨大雾重露,此病易流行。所以温、湿度对疮痂病的发生和流行起决定性作用。

3、防治方法

选种无病苗;合理修剪、整枝,彻底剪除树上病枝、病叶,增强通透性,降低湿度;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新梢健壮整齐。

成年树在春芽长不足0.4cm和落花2/3时各喷一次药剂;幼苗、苗木在春梢萌发时各喷一次,可选择施用以下药剂:百菌清;苯醚甲环唑;代森联;戊唑醇+肟菌酯,或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喷雾。

三、柑橘炭疽病

柑橘炭疽病是柑橘产区最常见的病害,而且可以常年危害;主要危害叶片、枝条、花、果实和果柄。

1、为害症状

叶片症状:分急性型(叶枯型)和慢性型(叶斑型)两种

急性型:发生在幼嫩的叶片上,多从叶尖、叶缘或沿主脉开始,初为暗褐色,像被开水烫伤,病健部交界处不明显,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后变为淡黄或黄褐色,叶片腐烂、脱落,常造成全株性落叶。

炭疽病急性型,叶片像被开水烫伤

慢性性:多出现在成长中的叶片或老叶片的叶尖或近叶缘处,或潜叶蛾等造成的伤口处,病斑初为黄褐色后变灰白色,边缘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病健部分界明显,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粒点。

炭疽病慢性型,病斑初为黄褐色

枝梢症状:枝梢发病时,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环绕枝梢一周时便引起叶落与梢枯。枯梢呈灰白或灰褐色,病枝上有时生有黑色小点。

果实症状:炭疽病为害柑橘果实可产生干疤型、泪痕型、果实腐烂型等不同类型症状。

(1)干疤型:病斑近圆形,黄褐色至深褐色,病部果皮革质或硬化,紧贴囊瓣,但一般仅限于果皮,囊瓣食之具异味。

(2)泪痕型:在果实上病菌孢子堆顺着雨水下流,萌发侵染所致。病斑红褐色或暗红褐色,条点状微凹陷,似泪痕。与干疤型类似,泪痕斑大多局限在果皮表面,高温高湿时病斑蔓延至囊瓣。

(3)腐烂型:主要出现在贮藏期,可由干疤型、泪痕型发展形成,但最常见的是从发病果梗蔓延形成,病斑红褐色,凹陷,外观干疤状,但囊瓣穿心状腐烂。柑橘果实表面普遍带菌,使用乙烯利脱绿柑橘果实常诱发炭疽病的严重发生。

果实凹陷,外观干疤状

2、发生规律

柑橘炭疽病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其中有两个高峰期。第1个发病高峰期是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此期正是柑橘幼果期和夏秋梢抽发期;第2个发病高峰期是晚秋梢抽发和果实接近成熟期,容易引起果梗染病。

3、防治方法

疽病的防治应以加强田间管理为重点,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加强清园管理:枯枝病梢、病叶病果是田间病害的主要侵染来源,因此,加强春季对果园枯枝、病枝的修剪,并清理出园集中烧毁,以减少果园炭疽病菌侵染源。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生物有机肥+复合肥。

药剂防治:在春、夏、秋梢的嫩梢期各喷1次药。保护幼果要在落花后1个月内进行,每隔10天左右喷药1次,连续喷2-3次。有效药剂有:代森锌、代森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四、柑橘砂皮病

柑橘砂皮病又称黑点病,是树脂病的一种表现症状。一般只在树体受伤或生长不好时入侵,特别是遭受冻害时最容易侵染。叶片、果实受害后在表面发生砂粒状麻点,严重影响果实外观,使果实商品价值下降。

1、发病症状

柑橘树脂病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不同,发生在枝干上的称为树脂病或流胶病,发生在幼果和嫩叶上的称为黑点病或砂皮病,发生在储藏期的称为蒂腐病。

流胶型

主干流胶型,有褐色胶液流出

发病部位有褐色胶液流出,在高温干燥情况下,病势发展缓慢。病部逐渐干枯下陷,后期病斑周缘有愈合组织产生,死亡皮层开裂脱落,木质部外露,危害严重时全株枯死。

干枯型

干枯型症状,有黑褐色带痕

病部皮层开裂,坏死表层不立即脱落,病健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褐色带痕。在病部皮层和外露木质部上可见许多小黑点。

蒂腐型

蒂腐型果实,有水浸状褐色病斑

发生在成熟的果实上,开始果实蒂部出现水浸状褐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大,腐烂果皮比较坚韧,不易破裂,该病在储藏期发生较多。

砂皮型(重点介绍)

果实受害

果实在谢花后至果实整个膨大期均可发病,在病部表面产生无数略为隆起的褐色、黑褐色散生或密集成片的硬质小粒点,表面粗糙,手摸有砂质感。

黑褐色小粒点状

褐色或黑色线状、曲线状小粒点

泪痕状

泥块状

病菌浓度高时,硬质小颗粒密集分布,形成泪痕状或泥块状的病斑。

枝条、叶片受害

类似果面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并且能够从老枝条传染到新枝条。

老枝条和叶片发病症状

新枝条快要老熟的时候发病

新枝条未老熟前不会发病,所以要做好提前预防

2、发生规律

由于该病发生流行与气温、降水、湿度、害虫及品种等多种因子有关。开春春梢萌发生长时,就开始危害新梢;谢花后,4月中旬到5月上旬(梅雨季节)就开始危害幼果;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主要是危害夏梢和果实,多以危害果实为主;7~8月叶片、枝梢、果实均会危害;9月份主要是危害秋梢和果实。

发生原因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1)管理粗放: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未及时处理冻伤、剪口伤、灼伤、虫伤等伤口,易发病。(2)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土壤通透性差,易发病。有的农户全年只施一次壮果肥,导致树体养分储备不足,树势下降,引起发病。(3)排水不良:排水不良的橘园,易发生湿害,引起树势衰退,树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病。(4)药剂选择不对:果农在防治树脂病时选药不准,喷药不及时,贻误防治时机。

3、砂皮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可有效压低病虫害基数,是降低病虫害滋生和繁衍的最有效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剪除病枝等不仅可以培育树势,增加树体的抗病性,还可以降低冻害、病害的影响。

(1)加强栽培管理,提升树体抗病的能力。①进行合理的修剪,保证树势的稳定,协调好结果和生长之间的关系;②对土壤过于黏重的柑橘园,每逢雨季应当及时做好排水工作,可每亩撒上千克左右的石灰,以适当改良土壤;③及时进行病虫防治,避免出现机械伤口和病虫伤口;④增施有机肥、生物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钙肥,控制氮肥。

(2)清除果园菌源。在果园休眠期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下部的腐烂皮层和木质层,集中起来深埋或者烧毁。果树发芽前,喷石硫合剂杀菌,清除果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到果园外烧毁,减少病原。

(3)刷白树干。冬季对柑橘的树干进行涂白处理,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柑橘树遭受冻害,而且还可以消灭在树干上越冬的病菌及害虫。刷白剂的配方如下:食盐0.4千克、生石灰1.3千克、硫磺粉1.3千克,并加水30千克,进行均匀的搅拌,使其变成粘糊状即可进行刷白处理。干旱时,应及时对柑橘树进行浇水,采果后应当及时进行施肥,并对树枝进行科学合理的修剪,以确保柑橘园通风透气、透光,可有效的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4)病树的治疗及防治。每年的4至5月份,应重视对病株的检查,并对病变部分进行刮除处理,注意刮除交界处的黄褐色病带部分。此外,对于刮除处需先裸露三天,然后再使用波尔多液进行涂抹。

药剂防治:根据砂皮病的发病规律,在清园期、春芽萌发,谢花2/3、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秋梢萌发期抓准时机施药。

第一次用药,清园期:15%笨醚甲环唑·15%丙环唑倍。冬季病菌生命力弱,使用强内吸性、活性高的杀菌剂,可大大减少病原菌基数。

第二次用药,春梢萌发期(1厘米):48%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倍或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春梢萌发1厘米时应打药。消灭砂皮病菌,防止侵染春梢幼叶;可加入有机碳类+微量元素叶面肥,促进春梢的提前转绿、老熟、壮实,病菌不易侵染。

第三次用药,谢花2/3:48%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倍或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或丙森锌倍。有效消灭幼果砂皮病菌,促进幼果发育。

第四次用药,幼果期:4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80%代森锰锌倍或丙森锌倍。幼果期雨水较多,使用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药剂可有效预防砂皮病侵染。

第五次用药,果实膨大期:32%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倍。果实膨大期时皮层脆弱,此时期高温多雨,砂皮病容易上果,是全年防治的关键时期,药剂内吸性强、活性高、持效期长,可有效铲除病菌。

第六次用药,秋梢萌发期(1厘米):32%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倍+80%代森锰锌倍或60%吡唑醚菌酯·丙森锌。秋稍是来年主要的结果母枝,保护秋稍防止砂皮病侵染幼叶,培养健壮秋稍很关键。

四大病害注意事项:不是每一种树脂病,都是砂皮型,一定要重视砂皮病对柑橘的危害,及时防治是正解。溃疡病属细菌性病害,更加难缠;温、湿度对疮痂病影响大;炭疽病在整个生长季节均可发病。最后提醒橘农春季病害多发,这几个更是重中之重,必须重视哦!

来源:农人农技、艾丽澳农化、广东种植技术联盟

点击“了解更多”,领取柑橘生理黄化治理试用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