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的皮肤在半夜时分瘙痒难耐,温暖的广东也会有冻疮的发生……随着冬季的到来,广东气温会逐渐降低,干冷给皮肤带来一系列问题。专家指出,冷热急剧变换容易发生冻疮,注意保暖和锻炼可预防。

冬季瘙痒多发于40岁以上

瘙痒是皮肤科最常见的症状,它是一种轻度的疼痛,通过共同的神经通路传导。医院皮肤科主任何荣国指出,冬季发作的瘙痒更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病发部位以下肢和臀部为主。他解释,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肤免疫能力下降、各种腺体功能减退,且表皮和真皮变薄,保水能力也因此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同时,冬季气温低,皮肤腺分泌减少,干燥的皮肤加上干燥的天气,极容易引起瘙痒。此外,老年人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异常、阻塞性黄疸等机体内在疾病也是引发瘙痒的重要因素。

“这种瘙痒在晚上发作更加明显,若睡前喝了点酒、或失眠的时候,搔抓会导致瘙痒更加严重。但因人而异,瘙痒也会呈现不同的程度。”何荣国解释,长期反复搔抓,表皮会变得粗糙,甚至导致慢性湿疹样变,苔癣样变,色素脱失及色素沉着,继而导致毛囊炎、疖病等局部感染。

“一般来说,我们会采取外用和内服的综合性措施对瘙痒进行治疗。在内服上视病情不同,为患者提供维生素B等药物,必要时摄入适量的胆固醇。外用时可短期内使用激素药膏,长期则以修复皮肤表面保护层的药膏为主。”何荣国介绍,还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窄谱紫外线、液氮冷冻治疗等。

温暖的广东,也会有冻疮发生

作为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冻疮在温暖的广东省的病发率并不高。何荣国介绍,冻疮常见于初冬与早春季节,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的反复红斑、肿胀,严重时还会出现水疱、溃疡等现象,且极容易复发。主要原因在于天气的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导致局部皮肤小动脉发生收缩,从而引起动脉血管麻痹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最终引起冻疮。

“珠三角地区冬季的平均气温在10℃以上,但在12月份到1月份期间,时常会‘一夜入冬’,温度骤降至10℃以下。在这种冷热急剧变换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来得及保暖,极容易发生冻疮。”何荣国强调,对付冻疮,预防最重要。应注意提前做好保暖措施,不宜穿过紧的鞋袜;同时也要加强体育锻炼与营养的摄入。发生冻疮后,则要注意保暖,用温水洗脸洗手,且不能让冻疮部位直接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也不宜用冷水或热水大力擦拭。

瘙痒难耐,生活中应如何护理?

1.起居方面:充足睡眠,不要熬夜,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大便通畅;

2.衣服:内衣应柔软宽松,以棉织品为宜,避免尼龙、毛织品、真丝、羊绒等,同时不要穿得过暖;

3.洗澡:洗澡无须太勤,每周1~2次即可,水温以35~37摄氏度为宜,不要用搓澡巾反复搓擦皮肤,不要用硫磺皂或浴液等碱性洗护品;

4.浴后护理:洗浴后3分钟内用保湿产品,或凡士林乳膏、维生素E乳、马油膏等;

5.加强皮肤锻炼:可进行冷水洗浴,或坚持用冷水洗脸,冷水擦身;

6.避免搔抓,少抽烟不喝酒:烟酒会刺激皮肤释放过多的致痒物质。

转载自:信息时报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