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在硫磺岛战役美军以2.8万人的代价歼灭岛上的2.2万日军,双方伤亡太过惨烈,是一场最为惨烈的登陆作战,被称为太平洋上的“绞肉机”,正是因为此次战役,在美国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特别是日本自杀式的攻击令人闻风丧胆,让美国决定用原子弹轰炸日本,早日结束战争,避免再次发生硫磺岛战役中如此惨烈的伤亡。
硫磺岛虽是一个小岛,却处在战略要津。硫磺岛北距东京海里,南距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海里,几乎正处在两地的中间。可谓是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从美军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就开始建立航空基地,出动B—29重型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
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将近海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而且因为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因此B—29只能在~米高度实施面积轰炸,效果很不好。因此,为总攻日本,美军势必要夺占硫磺岛。而为东京安全,日军也势必要死守硫磺岛。结果,这座杳无人迹的小小火山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就成为日美必争之地。
其实在登陆之前美国做了详细而周密的计划,一是在塞班岛就以硫磺岛为假想敌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二是7个月前就开始对硫磺岛进行空中轰炸。
只是此次战役美军损失惨重,原因是对日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狂热的军国主义精神没有太过重视,还有美军的情报机构对日军的作战能力做出了错误评估。
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在菲律宾战役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硫磺岛的抗登陆作战是要在几乎没有海空支援的情况下进行。为此,栗林主张凭借折钵山和元山山地的有利地形,依托坚固的工事,实施纵深防御。
但海军守备部队仍坚持歼敌于滩头,最后栗林做出了折中的方案,以纵深防御为主,滩头防御为辅,海军守备部队沿海滩构筑永备发射点和坚固支撑点,进行防御;陆军主力则集中在折钵山和元山地区,实施纵深防御。
一开始栗林就要求不许对美军发动冲锋,不准自杀,要坚守岩洞到最后一刻,一开始整个师团严格执行了指挥官的命令,但是随着折钵山的失守,日军开始出现了严重分歧。本来思路清晰的防守战术开始逐步瓦解。
按照武士道的要求,军人要和镇守的阵地共存亡,绝不允许撤退,如果阵地失守,就要自杀谢罪,折钵山主峰的守军虽然顽强,但面对美军缓慢但强大的攻势,还是失去了主要阵地。
硫磺岛战役,美军全歼岛上2.2万人的日军,但美军也付出伤亡2.8万人的沉重代价。这是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伤亡,也是唯一一次伤亡总数超过日军的登陆战役。战役使得陆战3师的战斗部队伤亡60%,而陆战4师、5师战斗部队的伤亡更是高达75%,美军陆战部队几乎失去了战斗力。
但美军的巨大代价很快就得到回报,当美军登陆后,工兵部队就上岛抢修扩建机场,至4月20日,上岛的工兵部队已有人,将一号机场跑道扩建为米,二号机场的跑道扩建为米,不仅进驻了战斗机部队,还成为美军B—29轰炸机的应急备降机场。
美军战斗机部队进驻硫磺岛后,其作战半径就覆盖了日本本土,能有效掩护轰炸机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大大加速了日本的崩溃。硫磺岛上应急备降场至战争结束,累计共有2.4万架次受伤或耗尽燃料的B—29轰炸机在此紧急降落,从而挽救了这些飞机上2.7万名空勤人员。硫磺岛,不仅使美军获得了轰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还打开了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通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