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非常困惑,为何美国能占领硫磺岛,却打不赢上甘岭?
要说悍不畏死,日本人 足以自傲。名守军固守的硫磺岛,最终只有人生还。可是不怕死不代表会取得胜利,硫磺岛就是最简单的例子。
同样都是黄种人军队,同样面对的是美国人,可为什么 能守住上甘岭?在李峰著作的《决战朝鲜》中讲述了五个原因,我们一条条分析一下。
,后勤
上甘岭 天就打得就非常惨烈,15军紧急从后方购买的三万多斤苹果,但根本就没办法送入坑道,以至于军部规定只要送入一筐苹果就可以记二等功,但 却只有一个苹果进入坑道,这也是我们熟悉的“一个苹果”的来历。
但这些困难没有打垮 ,15军的后勤部门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硬是采用了匍匐运输和接力运输等方式,成功将大量食品和物资运入坑道。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达到人,占据整个伤亡人数的14%。可以说没有这些运输人员,上甘岭是守不住的。
反观日军,他们完全断绝了后勤补给,海军还在幸灾乐祸,巴不得岛上的那些陆军死干净。别说运输不过去,就算能运输过去,日本海军也 不会干!
第二,坑道
上甘岭战役发起时我军已经和美军打了很长时间,实在太了解美军的火力优势。我们的坑道越挖越深,上甘岭的坑道顶厚度达35米,根本就不是美军的炮弹能炸塌的。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通道是在反斜面中,火炮根本没办法直接射击,这极大保证了我军的有生力量。
第三,炮火杀伤
那时 部队已经几乎换装了苏制武器,尤其是喀秋沙火箭炮更是威震敌胆。24门喀秋莎就装配给了15军被投入在上甘岭战场。这场战役炮兵部队是立了大功的,他们歼灭了上甘岭战役歼敌总数的70%。
更舒服的是喀秋莎火箭炮可是自行式的,打了后就能直接脚底抹油。就算美军炮兵知道了他们的坐标,一阵炮火打过去人家早就跑得没了影。所以火箭炮团在上甘岭打了十次,自己没有损失一门炮。
第四,手榴弹
《决战朝鲜》中有一个数据对比很有意思。上甘岭 天 总共消耗40万发子弹和1万多枚手榴弹,到了第16天 消耗了3万枚手榴弹,三十多万发子弹。发现没有?随着战役的进行,手榴弹的消耗越来越多。
咱们战士可不光喜欢用手榴弹,还特别喜欢爆破筒和反坦克手榴弹。尤其是反坦克手榴弹,战士们叫他两斤半,用来打坦克一点毛病都没有。甚至还能对付敌人地堡或者扔到敌人人群中爆炸,炸得舒服了能直接消灭一个排。 夜晚夺回表面阵地时,反坦克手榴弹立下了大功劳。
第五,进攻能力
白天美国凭借着火力优势占据了表面阵地,我们就待在坑道里不出来,到了晚上我们便出来再度夺回阵地,就这样持续的拉锯战,把美国人搞得灰头土脸。
可是硫磺岛的日军呢,只知道被动挨打,好不容易发起了一次反击,还是 式的一千多人朝着美军冲锋,结果自己全部玩完,后来再也没胆子反击过。
但是 的反击就聪明多了。采用了战斗小组的方式,神出鬼没地向美军发起夜袭战。从10月21日打到29日,总共发动了次,失败的只有九次,成功率高达94.3%。
这些数据都记录在《决战朝鲜》中。仗打到这个情况,联合国军已经没有打下去的信心,就算是占领了表面阵地又能怎么样?无非是给 夜袭提供方便而已。
所以他们才开始认真谈判了。整个上甘岭战役打出了多少范弗里特弹药量?可他们却没有得到一寸土地。这场战役正是 的封神之战。英勇的 战士毙伤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人,这才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推荐大家看看《决战朝鲜》。这本书全景式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全过程。在本书作者看来,那一代的中国人活得非常充实,他们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他们的幸福感不比我们任何人差,尽管他们活得非常短暂。
正如作者在书中写的: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要想被人看得起,总还要一点精神的。《决战朝鲜》上下两册60字,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