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由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后人在形容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时,曾说过“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样一句话。

孔子的老家在今天山东省济宁的曲阜市,孔子生前曾在曲阜讲学,孔子的后人也一直在曲阜繁衍生息,历经多年的沉淀和发展,山东曲阜成为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圣地,其中更是形成了孔府、孔庙、孔林这曲阜“三孔”的历史文化遗迹,承载了源远流长的孔子文化。

曲阜“三孔”之中,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历代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孔庙则是祭祀孔子的祠庙,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子孙的家族墓地。

随着孔子儒学思想的不断深入人心,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曲阜孔家也格外上心,孔府、孔庙、孔林这三处建筑在历史上不断扩张,规模越来越大,名声远在曲阜这座山东小城之上。

孔府、孔庙、孔林这三处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也有很多离奇曲折的传说故事,其中孔林就有着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景:万树成荫,乌鸦不栖;百草丛生,绝无蛇迹。

这奇景之中,又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曲阜的孔庙和孔府

孔府、孔庙、孔林这三处代表了孔子文化传承的历史遗迹,是曲阜这座山东小城最大的名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都怀着对孔子的敬仰,来到曲阜“三孔”,瞻仰这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的曲阜“三孔”,历经各朝各代的扩建,规模非常庞大,它们也一起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阜“三孔”之中,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有天下第一人家之称。

孔庙占地亩,前后共有九进院落,更有各种殿堂、门坊等四百多间。

孔林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比整个曲阜老城都要大得多,其中有孔子及其历代后裔的坟冢10万余座,还有10万多株树,如同一个天然的植物园。

在曲阜老城中,孔府和孔庙离得很近,这两座气派非凡的古建筑群常年游人如织,是整个曲阜老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孔林则位于曲阜城北1.5公里处,与孔府和孔庙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在曲阜这座小城市之中,孔庙那高大坚固的城墙更是引入注目,孔庙的雄伟壮观完全可以和北京、南京和西安等中国有名古都中的城墙和城楼相媲美了。

围绕着孔庙那厚厚的城墙,还有一道护城河,在国内现存至今的古建筑中,能保留下来真正护城河的只有北京故宫紫禁城等寥寥几处了。

在厚厚的孔庙城墙正门上,有着四个红色大字:万仞宫墙,这是清朝时期的乾隆皇帝为了宣扬自己尊崇儒学,亲自提笔为孔庙书写的。

这城门也非同小可,名曰仰圣门,这名字的含义自然是敬仰尊重孔子这样的圣人,进入城门后就能看到一座高大石牌坊,牌坊横眉正中上书四个红色大字:金声玉振。

这四个字的来头不小,当年儒家学派中的亚圣孟子,曾高度评价孔子的学说是:“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这四个字也被题写在孔庙牌坊中。

当年曾统治过中国北方的金朝和元朝,为了争取民心,都曾对孔庙进行扩建,后来的明朝到清朝乃至民国,孔庙也一直没有停止修建扩展。

如今整个孔庙足足有14万平方米,规模是中国四大文庙中最大的,其中大成殿更是东方三大殿之一,连四周的角楼都是仿北京故宫建的。

孔庙又被称为“阙里至圣庙”,九进的庙宇庭院里光历代牌刻就有多块,更有无数的百年柏树,彰显了孔庙的非凡历史。

孔庙的不远处,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府”的孔府,这是孔子历代嫡亲后裔居住的府邸,拥有多年历史,占地亩,房屋建筑间。

如今孔府保留下来的房屋,基本都是明清两代建筑,与孔庙的建筑风格不同,孔府更像一个大家族的大宅门。

孔府大门之上,不同于一般人家,有着蓝色衬底的两个镀金大字:圣府,再往前,又见朱红色衬底的朱门之上写有四个镀金大字:圣人之门,代表了孔子的中国的崇高地位。

孔府之中,都是青砖瓦房,雕梁画栋,长廊曲径更是如同迷宫一般,精致的建筑也都诉说着孔家传承两千多年的辉煌气派。

幽深广阔的孔林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与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位于曲阜城北1.5千米处。它是我国时间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氏族墓地,也是世界罕见的宗族墓地之一。

来到孔林周边,会看到一片幽静广阔的园林,与身处闹市的孔庙和孔府有着很大的不同。

还没进入孔林,首先要走过上书“万古长春”四个红色大字的石牌坊,然后沿着一条笔直的石铺大道走到孔林门口,孔林的入口也是牌楼,上书的三个金色大字“至圣林"。

孔林有着众多的树木,看似孔林这个词十分贴切,但关于这个林字的来源,还有着另外一种说法。

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的墓地才能称为皇陵,孔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圣人,但没有当过皇帝,因此他的墓地无法称之为孔陵,后人就用发音接近“陵”字的“林”字屈尊,将孔子的墓地称之为孔林。

历时年形成的今日孔林,占地面积有多万平方米,有孔氏坟墓10万余座,即使是与中国最有名的碑林相比,孔林里面的石碑文物也绝对一流,从金朝到民国,孔林保存下来的历代墓碑足足有多块。

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对研究中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孔林所在的区域是一块风水宝地,此处山水环抱,泗水从曲阜古城的西北流人,在北面环绕而行,流向西南与沂水汇流共同注入微山湖,这正形成小聚和“金带环抱”之势,符合古代风水所谓的“水之来者曰天门,水之去者曰地门,天门宜开,地门宜闭”的基本原则。

孔子的墓地选址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则是孔子的徒弟子贡的功劳。

据说,当年孔子的弟子们为孔子选择墓地时,孔子徒弟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叫子夏,他先按照当时为帝皇选择墓穴的标准,选中了一块墓地,但却遭到了孔子另一位徒弟子贡的反对。

在子贡看来,所谓的帝王,只能治理一国一地,影响力只能局限在一时之间,又怎么能和创立儒家学派、注定要流芳百世的孔夫子相提并论呢,大家也觉得子贡的观点很有道理。

孔子门下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位贤人,其中包括子夏在内,就一致推选子贡为孔子选择墓地。

子贡早已胸有成竹,选中了今天孔林所在的这块地,这里也得到了孔子门生们的一致认同。

孔子在此处下葬后,三千弟子们在孔子墓地旁守孝三年,三年期满后,弟子们才挥泪拜别师父的墓地,各自离去。

而七十二位贤人,又继续守孝三年,直到孔子逝世后六年期满,这些贤人们才大哭着拜别孔墓,互相珍重道别。

在为孔子选择墓地并守孝六年之后,子贡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成为了孔子学说最好的代言人,孔子的思想学说也大多由子贡宣传给社会,司马迁曾评价过:“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孔林之中最重要的墓穴,自然就是孔子的墓,整个曲阜孔林以孔子墓为中心,此墓看上去像一个隆起的马背,称为马鬣封,墓周围环绕着红色墙垣,周长足足有一里多。

历朝历代都对孔子的墓地十分尊崇,汉代为孔子墓地设立祠坛建造神门,宋代刻制石仪,元代立碑、作周垣、建重门,明代又重建了享殿墓门、添建洙水桥坊和万古长春坊,逐步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今天的孔子墓前,篆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这是明朝正统八年,也就是年,由曾担任过任国子监学正的黄养正所书写的,墓前的石台最开始是汉朝时修建的,唐代时改为用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以扩大。

围绕着孔子墓地,还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携子抱孙”式墓葬布局,所谓的“携子抱孙”,是指孔林内有孔子、孔鲤、子思三代人的墓,墓穴的安排叫“携子抱孙”。

孔子的儿子孔鲤的墓在孔子墓的左后侧,这叫“携子”,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墓在孔子墓的前左侧,这叫“抱孙”。

据说,这也是为孔子选择墓地的徒弟子贡在一开始安葬孔子时就安排好的,如此设计的用意是如果孔子地下有灵,从自己的墓地中能够一眼就看到自己的子孙,也能护佑孔家的后人们代代都能成为栋梁之才。

乌鸦不栖、绝无蛇迹

最令人赞叹的是,孔林简直就是整个山东省最大的植物园,里面历代种植的各种珍奇树木10万多株,有年以上树龄的古柏等珍奇树木就有近万株,还有各类奇花异草多种。

孔林还有一个令人惊异的地方,那就是占地面积如此之广的孔林,又有着繁多的树木,但整个孔林,从来不会有山东树林中常见的乌鸦在飞,草木繁盛的地面上,更是难寻蛇的踪迹,这个奇迹也被成为:万树成荫,乌鸦不栖,百草丛生,绝无蛇迹。

跟这个奇迹相映成趣的是,离孔林1.5公里以外,在曲阜老城中孔庙,却常年有着大片乌鸦栖息,这其中还有一个“三千乌鸦兵”的动人传说。

相传孔子在某次外出时,见到一只被猎人射杀的乌鸦,便在路旁挖了个深坑,将死去的乌鸦埋葬了,孔子的义举,深深感动了成千上万只为死去的同伴哀悼的乌鸦。

不久后,孔子从尼山回曲阜,路遇歹徒袭击,正在危急关头,有大群乌鸦从天而降,勇猛地将歹人啄散,护送孔子安全返家。

这些神勇的乌鸦,后人称作“孔圣人的三千乌鸦兵”。

孔子去世后,这些曾救助过孔子的“乌鸦兵”仍然不肯离去,世代在孔庙周围盘旋居住,守护孔子灵魂。

孔庙之上乌鸦成群,早出晚归,而孔林这样幽深广阔的园林本是乌鸦喜欢栖居的地方,为什么乌鸦只栖孔庙不栖孔林?

孔林之中草木繁盛,人迹稀罕,更是蛇虫鼠蚁栖息的绝佳场所,那为什么孔林之中有着不少外界罕见的昆虫和植物,但偏偏草中无蛇呢?

这两个奇怪的现象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好奇心,根据现代的科学研究,孔林之中乌鸦不栖、绝无蛇迹的现象很可能跟孔林之中特殊的树木,以及当年建设孔林的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关。

孔林之中的树木,向来以种类繁多,更有各类奇花异草而著称,相传孔子去世后,在他的墓地周围,“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

孔子墓地周围遍布着弟子们从各地移植来的奇树异花,很多树木都是当时叫不出名字的,现代研究者考证,其中有着大量的侧柏和楷树,这两种树散发的气味,令乌鸦感到十分不适,乌鸦也很少会在这两种树木上栖息。

为此,还有人找出了一些证据来佐证,孔林西墙内的一些古树曾遭到破坏,在近年新栽种的杨树上,就偶尔发现有乌鸦栖落。

当年为孔林移植树木时所选择的树木种类,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间,一直发挥着驱散乌鸦的作用,也让人不得不叹服我们老祖宗的智慧。

孔林中奇花异草和中草药发出的气味,同样让蛇十分不喜欢,此外,我们的老祖宗们在建设孔林的时候,为了驱蛇也费尽苦心,在墓地周围撒上了一些朱砂和硫磺。

朱砂和硫磺发出的气味,更是蛇类的大敌,因此蛇也不在孔林出现了。

如今的孔林,依然少见乌鸦栖息,在孔林中漫游,更是不用担心蛇类的袭击,这里面,也都凝聚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参考文献:

《乌鸦只栖孔庙不栖孔林之谜》,《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