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万物复苏,时下正为蘑菇食用季节。人们却因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屡屡发生中毒事件。

为此,铅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此提醒:为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发生,请广大群众以及餐饮行业不要自行采摘、食用、制售野生蘑菇等菌类。

认识毒蘑菇

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采、误食和烹调方法不当所致。预防毒蘑菇中毒应注意以下两点:

熟识毒蘑菇的形态,注意区别

凡有菌环、菌托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食用,虽然这一大类野生蘑菇包括一些可食蘑菇,但其毒菇形态与可食菇相似,很难辨别,易误食。

为了自身的健康,对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千万不要采集食用,另外,食入干毒蘑菇也可导致中毒。

给大家介绍几种毒蘑菇:

致命鹅膏(致命白毒伞)

形态: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肉白色。

习性:常在黧蒴树的树荫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

毒性:剧毒,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蘑菇中含量甚高。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严重。

灰花纹鹅膏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幼时钟形至半球形,成熟时扁平,深灰色、鼻烟褐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色較深。菌肉白色,较薄。

习性:夏秋季生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地上。

毒性:剧毒,其含有的肽类毒素,进入人体后对肝脏和肾脏有严重的损害。

簇生沿丝伞

形态:菌体一般小,全体黄色。菌盖初期半球形,开伞后近平展,光滑,硫磺色或玉米黄色。

习性: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

毒性:中毒后主要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病症,严重者会死亡。

粘盖包腳菇

形态:菌盖平展脐凸形,肉质,浅灰微带粉红色,中央部分灰色,有云母光泽,边缘整齐至撕裂,有弱条纹。

菌肉白色,边缘处几消失,无味道,无气味。

习性: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或草地上。

毒性:极毒。可使人中毒致死,其毒素不明。

科学辨别,勿信传言

民间流传着的一些识別毒蘑菇的方法,比如“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等,有的人可能按着这样的方法来辦別、采食野生菌种。

但疾控中心的专家提醒,这些方法并不ー定靠谱,“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种类,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別,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菌鉴別方法。”

例如,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鲜小伞、秋盔孢伞等却含剧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而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毒蘑菇中毒症状

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

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食用毒蘑菇后的自我急救方法

1.立即呼叫救护车紧急救治;

2.要立刻进行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5-10ml-次,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3.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4.凡同食用过同样蘑菇者,无论是否发病,医院进行检查;

5.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蘑菇样本,呕吐物或腹泻物也应保存样本,以供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重心在于乡镇村组、有效手段在于宣传教育、重点人群在于留守老少。

铅山疾控健康提醒: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办法是,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