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国内丑化英雄烈士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例子数不胜数,诸如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邱少云等英雄烈士的事迹被某些媒体和别有用心的人肆意扭曲丑化。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媒体和从业人员的行为,罔顾历史真相,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传播歪曲丑化亵渎英雄烈士的奇谈怪论和恶搞视频,严重践踏了民族尊严,让人们与英雄渐行渐远,并与崇尚英雄,讴歌光辉事迹的主流思想相违背。
今天所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同样也与英雄有关,它讲述了一个英雄因为被舆论媒体误解、绑架而不幸成为阶下囚的悲剧故事。
做一个好人
在电影的开头,一个肥肥胖胖的职员理查德朱维尔以一种与这个世界不相符的眼光出现在银幕之上,这个无论放在哪个环境之中都显得格格不入的胖子却意外因为一个士力架与沃森布莱恩结识,成为了有过共同玩耍经历的朋友。
沃森布莱恩看到了理查德朱维尔身上的纯真和善良,当理查德朱维尔这个在别人看来有些面容可怖的胖子向他辞行时,只有他用朋友般真诚的口吻说,我曾经见过像你这样的胖子恃强凌弱,我不希望有一天看见你也那样子,我希望做一个好人。
两人这段意外之缘也因为这段充满深意和希望的对话而继续延续下去。
当理查德朱维尔在数年之后身陷囹圄之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个曾经在冷漠的环境中寄予过他一丝人情温暖的人物。
言论自由就是真正的正义?
镜头一转,已是数年之后,做过警察、学校保安等职务的理查德朱维尔先后因为自己的耿直和单纯屡屡碰壁,被撤职多次。
如果是一般人,估计在遭受这样的打击之后,可能会有些想要报复社会的想法。
然而理查德朱维尔牢牢记住了数年之前沃森布莱恩那番意味深长的劝告,依旧在自己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执著奋斗着。
很快,注定他一生命运的事件来临了,年7月27日,当数以万计的民众聚集在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世纪公园的广场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作为现场保安的理查德朱维尔首先发现了公园长椅下的炸弹背包,经过专家的鉴定和确认,现场的安保人员立即开始了人群疏散工作,然而突然爆炸的炸弹却依旧带给人们无尽的噩梦。
事发前的理查德朱维尔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异类,而在事发后,他一夜之间成为了无人不知的英雄人物,但仅仅只过了三天,他又立马在媒体舆论和公权机关的调查中沦为了这起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
随着影片的不断继续,和理查德朱维尔一家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愈加沉重,以至于人格尊严在搜查过程中也变得荡然无存。
透过镜头,反思现实,所谓的言论自由难道就是口无遮拦的肆意扭曲事实吗?
在一篇真实的新闻报道和一篇充满夸张情节的杜撰新闻稿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言论自由。
新闻媒体在报道社会事件的过程中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念呢?
英雄成为“凶手”,真凶依旧法外横行
波比朱维尔是理查德的母亲,她仅仅只做了三天的英雄母亲就意外得知了儿子变成嫌疑犯的沉重消息。
突然之间,无数的媒体记者不分昼夜地盘踞在她的家门口,无时无刻不在侵犯着她的个人隐私和公民权利。
电视和报纸上充满着对理查德的各种恶意中伤和诋毁,同时在强制要求之下,她不得不接受来自FBI的地毯式搜查。
最令她难以接受的是,调查人员丝毫不在意她作为一个公民所享有的隐私权,他们在众目睽睽之下不顾波比的强烈反对,将其内衣作为调查证据强行搜刮带走。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甚至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手段去帮助儿子,她唯一能做的,是在一场媒体发布会上,噙着眼泪,声音颤抖地请求他们还儿子一个公道。
作为理查德辩护律师的沃森布莱恩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着众多媒体,如此动情地形容她是爆炸案中第名受害者,爆炸当天她在家中逃过一劫,但是却最终没能逃过来自媒体舆论和公权机构的轰炸。
如果说,电影中对象征着自由主义和英雄精神的理查德朱维尔是用冷酷而现实的手法进行客观描摹的。
那么对于他的母亲波比朱维尔,电影则采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感性认知进行诠释。
面对处处受气,受到不公待遇的儿子,作为母亲的波比为自己没有办法保护自己和孩子,最终在一个深夜悄然落泪了。
母子二人在深夜的相拥而泣,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灵魂所在,这一幕让作为辩护律师的沃森布莱恩从不满、怨恨理查德朱维尔的纯真彻底转变,真正理解了这个饱受唾骂和争议的人物为何不是凶手。
理查德朱维尔为何能够挺身而出,成为爆炸案发生时,那个不顾生命危险引导人们撤离的英雄,因为他发自心底的纯真和善良是常人所不具有的。
注重报纸销量和新闻热度的媒体将理查德朱维尔变成了所谓的“凶手”。
而作为捍卫民众权利的公权机关FBI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也肆无忌惮地侵犯朱维尔一家的公民权利。
即便愈加深入的调查已然证明了理查德朱维尔的无辜与清白,口诛笔伐和公权武器依旧被持续运作在他的身上。
直到88天后,FBI才正式宣布不再将理查德朱维尔怀疑为爆炸案的嫌疑人。
令人讽刺的是,因为集中全力调查作为英雄的理查德朱维尔,真正的真凶一直到数年之后才被缉拿归案。
姜还是老的辣
本片的导演是好莱坞有名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他的作品对于许多影迷们而言,其实并不陌生,诸如《百万美元宝贝》、《父辈的旗帜》、《硫磺岛的来信》、《换子疑云》、《老爷车》等等的高分佳作让老爷子长期以来稳居各大电影节的提名名单。
进入新时代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开始将创作的目光转向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平民英雄。
在他的作品中,英雄不再是单纯的正义化身,或者是一个固定的标签,而是变成了一个不断解构,并重新认知的意象。
在一念之间,普通人也能成为万人敬仰的楷模,然而在公权机构和舆论媒体的反复来回中,英雄更像是一个被肆意扭曲的弱势群体。
通过《萨利机长》中的机长萨伦伯格、《美国狙击手》中的克里斯·凯尔以及《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中的保安理查德的深度塑造,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完成了自己关于平民英雄的作品集。
这些电影中的主人公都有着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平凡人,而在一夜之间成为英雄之后,他们又遭遇了同样的质疑和迷茫。
在《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中,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依旧延续了以往作品中的个人风格——单刀直入,紧扣现实。
众所周知的是,当年整个好莱坞几乎都在反对特朗普担任总统的时候,只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站出来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即认为相比希拉里,特朗普至少是诚实的。
而这一次,借用理查德朱维尔的不幸遭遇,克林特老爷子又一次快人快语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媒体舆论的看法。
这一次,老爷子的做法一如既往的触及到了某些深刻而尖锐的问题,引发了某些行业人员的极大不满。特别是影片中对于那个不择手段的女记者的形象塑造,使得媒体的职业道德问题首次被暴露在公众面前,让曾经给予老爷子作品好评的诸多新闻媒体这一次纷纷给出了差评。
这就使得本能够成为年诸多高分佳片之一的《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最终在颁奖季上几乎没有任何消息,甚至于烂番茄的评分也仅仅只有73%,远远低于老爷子的前几部作品。
可这并不能改变《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是一部难得佳作的事实,它让观众看到了所谓舆论媒体的力量,看到了不受控制的公权力将会产生怎样可怕的后果。
虽然电影所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大洋彼岸,有关英雄被误解的故事,但是被误解的英雄却远不止美国的一个理查德朱维尔。
在中国,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炒作英雄烈士事迹,抹黑英雄存在的例子数不胜数。
为了守护英雄,守护正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在年正式颁布,最终使乱象横生的英雄炒作就此销声匿迹,还英雄烈士一片宁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