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硫磺岛折钵山上竖起了美国国旗
由于贝里琉岛的占领过程中,美军遇到了出乎意料的严重损失,因此,美军对于以后的攻击战略进行了修正,决定更为彻底地实施“越岛战略”,极力避免不必要的攻坚作战,将“蛙跳”的幅度进一步扩展。于是,原来计划对棉兰老岛及台湾的登陆行动被放弃。年10月3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进攻日本本土前的三个战略目标,首先是年12月20日对吕宋岛,其次是年1月20日对小笠原群岛一个以上岛屿的登陆作战,最后则是年3月1日对琉球群岛一个以上的岛屿的登陆作战。年10月9日,太平洋舰队海军陆战队司令官霍兰·史密斯接到了尼米兹将军的密电,命令他对小笠原群岛的登陆目标定为硫磺岛。
空袭日本本土的眼中钉
硫磺岛位于小笠原群岛岛链的南部,海岸线长约22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岛上很多地区为较厚的火山岩所覆盖。火山灰要轻于沙,不但人员难行,各种车辆更须铺上垫板才能通过。由于美军开始逼近,日军在年5月新设第师团加强防守,由陆军中将栗林忠道为师团长,并兼任小笠原地区集团的指挥官。下辖步兵第联队、第2独立混成旅团、战车第26联队以及独立混成第17联队等作战部队,陆军部队兵力为人。装备的炮火几乎相当于日军一个师团炮兵火力的4倍,尤其是其中巨大的火箭炮和臼炮,威力相当于大型航空炸弹,但是由于只有简易的发射架,可以迅速从放列状态退避到地下阵地。除了陆军部队以外,在岛上还有海军少将市丸利之助指挥下的第27航空战队以及硫磺岛防备队等力量,总计人员为名。这支部队也被置于栗林忠道的指挥下,总计兵力达到两万以上。
栗林上任之后立即将司令部从父岛转移到硫磺岛,亲自四处巡查硫磺岛各处,了解实情,撤走居民,重新制定新的防御规划,并将固执地坚持歼敌于水际战术的指挥官更替。在内陆部分聘请矿业工程师,开始建设计划总长28公里的地下坑道,彻底贯彻在坚固的地下阵地进行长期持久战、游击战的作战方针。他向全体将士发布自己起草的《敢斗誓言》以及《胆兵战斗心得》,提倡“不消灭十个敌人就不能去死”、“就剩下我一个,也用游击战术让敌人坐立不安”等,针对日军士兵一到绝望便经常发起自杀式突击或者干脆自杀的情况进行作战指导。而且,栗林用极为务实的方针进行备战,要求士兵用七成时间训练、三成时间构筑工事。甚至为了在土木作业中为了尽量节省时间,规定即便见到他也不用敬礼。
在防御部署方面,以折钵山为核心构成南部阵地,由于完全在舰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因此仅仅作为牵制用。而以中部的大阪山、天山、两个飞机场及元山地区构成硫磺岛的主要防御地带;以永备发射点和支撑点为骨干构成东、西滩岸防御阵地。有些主要工事和大型坑道掩蔽部以及天然岩洞都有网状地下坑道相连接,通信照明设施齐备。各阵地间火力能互相支援,炮火可以控制全岛及滩头。
最猛烈的直接火力准备
年2月,硫磺岛战役中,第一批被捕的日军战俘
早在年10月7日,美军已经计划攻占硫磺岛,为此,美军集中了两栖第5军的第3、4、5海军陆战师,登陆部队为人,火炮门、坦克辆,进行运载的两栖作战舰艇达到艘。进行支援的有17艘航空母舰、15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92艘驱逐舰、32艘潜艇、11艘护航航空母舰等,参战舰艇高达余艘,占当时美军舰艇总量的69%。飞机则有余架,总兵力约11万人,如果将间接支援的高速特混舰队算入的话,全部兵力则要达到22万以上。指挥这场战役的最高司令官为第五舰队司令官斯普鲁恩斯海军上将,两栖部队的总指挥官为联合远征军司令特纳中将,登陆部队则由霍兰·史密斯中将指挥。
这次作战的开展时间正好处于吕宋与冲绳登陆之间,因此,即便是当时工业实力超群的美国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各种准备工作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登陆部队中的坦克以及火炮等支援部队也无法完全满足前线的需要,史密斯中将要求的十天舰炮支援最终也只能减为3天。
在作战开始以前,美军首先对硫磺岛进行了长达74天的连续轰炸,到了年2月16日,登陆舰队到达硫磺岛海域,开始对全岛滩岸和纵深防御阵地进行3天的舰炮火力准备。同时掩护扫雷舰进行外围扫雷;水下爆破队对海滩进行侦察和设置灯标。19日,舰队对硫磺岛发射炮弹万余发,据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猛烈的一次直接火力准备。随后,美国海军陆战第4与第5师最初5个登陆部队由履带登陆车载运上陆。9时45分,一共8个营的突击梯队按原定计划顺利上陆,在这个过程中,岛上没有射来一发子弹。
到了上午10时40分,正当美军的第三波登陆部队完成上陆后不久,隐蔽在半地下的日军炮兵阵地忽然一齐开火了。毫米加农炮和毫米榴弹炮连续不断地射来炮弹;47毫米速射炮则将一辆辆两栖作战车辆打得烈火熊熊;天上不时还有一发发巨大的有翼火箭弹拖着白烟飞来,并伴随着奇特的声响在滩头阵地纷纷爆炸,美国海军陆战队最险恶的战斗打响了。
依托于强有力的地下工事,日军的阵地在美军的炮击空袭之下几乎没有受到损失,位于岛屿南端的折钵山炮火观察站在山头被炮火削去七分之一的情况下依然完好,并不断提供正确的炮击方位。美军上陆后,陆战第5师即分兵进攻折钵山和一号机场;陆战第4师一部向一号机场进攻,另一部沿海岸向北发展。这一天美军约有3万人登上硫磺岛,但是得到的滩头阵地却不过是宽度3.6公里,深度米的狭窄地区,但是却付出了战死名,负伤名的惨重代价。入夜后,日军也并未实行大规模的夜袭,仅仅派遣了骚扰性袭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减员。
日军指挥官在突击时自杀
3月5日,栗林中将决定缩小战线,将司令部从岛的中央转移到了北方。3月7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施了罕见的拂晓奇袭作战,突破了日军的阵地,最终在10日到达东海岸,成功地将日军阵地切割。日军在硫磺岛的阵地,被分成了北部和东部两块。到了8日,日军第2混成旅团千田旅团长认为已经无法进行组织抵抗,向栗林请示希望实行决死突击,在遭到拒绝后千田还是抗命,于9日傍晚对第4海军陆战师发起了自杀突击,最后基本上全军覆没。
一旦机场被攻占,美军立即投入了对机场的修建工作,首先将南部的千鸟机场初步整修,使得观测机可以使用,到了3月4日,第一架空袭东京受损的B-29在两军的炮声中成功在岛上的机场降落,进行了维修和补给。硫磺岛还在没有完全被占领的情况下,其航空基地的机能已经开始显现。
到了3月14日,日本的小笠原兵团的组织性抵抗已经无法实施,但是那些残存的日军士兵还是利用各种工事对美军进行骚扰性袭击,这一时期美军的前进距离最多不过每天60米,但是付出的伤亡却在每天人左右。
此时,日军残余的阵地被压缩到了北部和东部的若干地下工事,日军第26战车联队的坦克也全部损失,栗林中将在3月16日发出了诀别电报,“面对数量和质量占优的陆海空攻击,卑职已尽全力,然现在险要尽落敌手,卑职万分抱歉”,并烧掉了军旗。17日,日军大本营电令将53岁的栗林忠道晋级,使之成了日军最为年轻的陆军大将。
不过,始终坚持不进行自杀性突击的栗林,已经意识到了整个硫磺岛即将陷落,他开始寻找突击的机会。26日,他除去了领章、勋章和军刀,率领名左右的残兵对美军陆军航空兵的营地进行夜袭,造成美军53人死亡,人受伤,栗林率领的日军全部战死。由于扯掉了军衔章,栗林的遗体无法辨认,据称是由于突击时被迫击炮弹击伤,在附近洞穴自杀身亡。
此外,海军少将市丸、第26战车联队长、奥运会金牌得主陆军中佐西竹一男爵都在这一阶段战死。3月21日,日军大本营发布硫磺岛日军“玉碎”的报告。美军于3月26日宣布战役结束,然而直至4月底,残存的几百名日军还在作零星抵抗和偷袭,岛上发现最后的两名日军士兵,是在年的1月2日。
巨大伤亡换来的战略意义
美国海军陆战队展示着缴获的日本国旗和武士刀
在这次硫磺岛登陆作战中,美军最终付出了阵亡人,负伤人的巨大代价。而日军全体守军中,被俘的仅仅人。美军之所以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其原因主要在于日军在栗林的指挥下,以比较合理的计划,制定出纵深立体防御体系,并组织起太平洋战场上比较少有的火力集中,给予美军沉重的打击。美军首先是对岛上守军实力估计不足。其次,由于同时进行多次大规模登陆行动,在火力支援方面也无法面面俱到,在硫磺岛尤其缺乏的是诸如“长汤姆”炮等能直接攻击日军火力点的强打击装备,而新式装备的喷火坦克以及装备火箭发射器的坦克数量不足,海军的火力支援也并不充分。
尽管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但是硫磺岛作战的意义马上就显示出来。还在战斗过程中的3月6日,第一支P-51战斗机部队就进驻硫磺岛南部机场,并于不久之后执行了对B-29的护卫任务。等到全岛占领之后,经过美海军“海蜂”工程队卓有成效的努力,硫磺岛的航空基地得到了迅速的扩大,最终硫磺岛常驻的航空力量达到了P-51战斗机架,P-61夜间战斗机24架,B-29轰炸机21架,其余海军陆战队作战飞机12到18架。到战争结束时,仅仅在岛上降落的B-29就达到了2架次,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政治和工业核心的东京进行战略轰炸的效率。
在硫磺岛作战中,相对于美军主要依靠强大的兵力、火力以及物力,日军依靠合理的作战思想与务实的指挥官指导,依托巧妙设置的工事以及坚韧不拔的斗志,给予登陆部队沉重打击,这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P-51D战斗机在地勤人员指挥下从硫磺岛起飞
激战过后40年,年的2月19日,日美双方的老兵大约人重新回到了硫磺岛,踏上了这块当年曾经渗透了双方鲜血的火山灰沙上。他们一起对40年前的亡灵进行了祭奠,并相互流泪拥抱,竖起了一块用英日两种文字撰写的石碑。
“我们铭记着我等曾经共同跨越生死,以勇气和名誉而战的往事,在硫磺岛上我们将永远铭记过去的死者,并祈祷不再重复这样的悲剧。”
(本文原载于《国家人文历史》年1月下,作者:章骞。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国家人文历史》年第3期即将上市,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