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海上具备超强的军事打击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军事强国的重要条件。二战后,美国为了增强自己在全球的军事霸主地位,在海军“由海向陆”政策做出了全新的调整,促使海上力量持续升级。这一背景下,美方设计出最新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而美国两栖攻击舰能达到今天的高度,上世纪美国最初的两栖攻击舰首型“硫磺岛”号功不可没。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航母运送海军陆战士兵和作战装备,通过船坞登陆舰来实现。诺曼底战役就是一次著名的大型两栖登陆战役,当时盟军在强行登陆诺曼底的两栖作战中,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虽然盟军最后取得胜利,却因此伤亡巨大。如果当时能够使用两栖垂直登陆作战方式,通过直升机从航母上直接运送陆战士兵和武器装备到德军的防线后方,对德军实行两面夹攻之势,将轻易瓦解德军的防线,盟军士兵的伤亡直线下降。

美海军构建两栖垂直登陆作战理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再不改变以前普通两栖作战方式,万一遇到核打击,将会对两栖登陆作战部队实施毁灭性打击。最初使用旧航母来改装,但效果不大,一是旧航母服役时间长,改装后将增加维护难度和成本;二是结构设计过时,如要达到所需作战要求,需要对原始结构做出大幅改动。恰逢此时,英国海军在“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用其改装航母在短时间里,通过“垂直作战”方式成功投送了陆战队员和所需作战装备。基于以上原因,“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应运而生。

“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属于价廉物美型,造价不高,但两栖作战能力强悍,标准排水量在吨左右,满载排水量在吨左右。为了控制造价,“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在保证作战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了建造标准,使用了价格实惠的非军用材料,同时采用民船标准来进行设计建造。

“硫磺岛”号虽然拥有和传统航母一样的全通式飞行甲板,但是在设计之初只是单纯考虑了航空作业能力,因此“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在舰体两侧不同位置设置了两部舷外升降机,以配合飞行甲板在航空作业时的需要。

医疗保障能力是“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的另一大亮点。全舰共有张医疗床位,必要时可以紧急扩充到张。不仅如此,医院还设有放射科等特殊舱室。

“硫磺岛”号在作战方面算是基本达到了要求,但在设计之初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考虑设置船坞,只能单纯使用直升机进行兵力和装备的投送,导致滩头强攻方面明显欠缺,需同时配备船坞登陆舰才能实现滩头强攻。

如此一来出现一些问题,使用不便又提高了成本。美国军方随后设计制造了“硫磺岛”号的升级版,即“塔瓦拉”级两栖攻击舰。该两栖攻击舰做出改进,一是增设了大型船坞,可运送大型登陆作战装备,方便执行滩头强攻。二是飞行甲板采用了全通式设计,还加大了面积,能够支持多种多架重型或中性直升机作战。后后期,继续升级制造了“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实现全方位两栖作战,还能进行远距离海空联合打击。

在进入新世纪后,美国海军因战略需要,重新调整了“由海向陆”政策,将航母舰队扩充升级,最新型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便全新登场。作为新建立的远征打击大队核心,“美国”号强化升级了航空作战能力。同“硫磺岛”号的设计相似,不再设计井甲板和坞舱,重点搭载MV-22“鱼鹰”旋翼机,适应了现代战争中对大型化、信息化的要求,突出编队协调作战,强调空中作战优势。在外出执行作战任务时,只需搭配“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就能体现高效的编队化作战能力,单舰的多用途能力也就由主战变为了辅助作战。

作为美军两栖作战理论先行者,“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可以说是最大程度的实现了美国海军两栖垂直作战的设想。当下,老迈的“硫磺岛”级虽已退役,但其美国两栖攻击舰开创者的美誉早已获得世人所认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