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乌波尔的巷战或许接近了尾声,在顿巴斯方向,俄军和顿涅斯克人民军集中优势兵力猛烈攻击马里乌波尔城区的近2万乌军。从俄军在顿涅斯克方向展开作战,到俄军最近和车臣部队包围了马里乌波尔城区内的钢铁厂,对乌军亚速营展开最后总攻,俄军在顿巴斯方向的作战持续了40多天,俄军每天前进1公里,进展是相当缓慢的。
除了北线的卢甘斯克人民军收复部分失地,俄军主力部队在顿巴斯地区遭到了乌军的拼死抵抗,像马林卡、马里乌波尔等城市,俄军花了很大的代价去攻克。亚速营在马里乌波尔地区的长期坚守,被乌国总统泽连斯基比喻为“英雄”。
那么,乌军到底采用了什么样的战术,让俄军平均每天前进1公里,难道是日军在给乌军传授经验吗?
先来看看乌军用了什么战术抵抗俄军。
乌军所用的战术叫做堡垒阵地战,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凡尔登战役中,德军一次投入20多万人在多门大炮的配合下猛攻法军驻守的凡尔登要塞,法军死守要塞进行了极其顽强的抵抗,最终,德军伤亡45万人,法军伤亡55万人。
到了二战时期,这种作战方法发生了改变,守军依托交通线沿线的重要城镇等重要目标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战术上采取梯队式分兵防御的战术,并在纵深配属大口径重炮,形成密集的火力工事网络。各个永备工事之间都有底下交通壕相连,如果敌人沿着交通线展开进攻,就遭到了守军的拼死抵抗,敌人将在交通线面前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如果敌军派出装甲部队展开进攻,敌军还会利用反坦克工事节节抵抗,迟滞敌军机械化部队前进的速度。
这种战术在二战时期的日军用的非常广泛,从战术角度看,日军进攻能力不行——其缺少像德军那样成熟的坦克机械化部队,但在防御上,日军可以说是二战时期防御相当成熟的部队。在硫磺岛,多名日军死守硫磺岛,利用坚固的地下永备工事和美军寸土必争,让美国海军陆战队3个师付出了伤亡多人的巨大代价。在中国东北的东宁要塞和虎头要塞,日军抵抗苏军一直抵抗到年8月底。对于日军这种机械化实力较差的部队而言,构筑立体化的坚固工事,做梯队式抵抗的战术,即便不能守住阵地,也会给敌人造成尽可能大的杀伤。
到了冷战时期,日军又打算利用类似的战术抵抗苏军进攻。当时,苏军远东军区集结了万军队,辆坦克和多架飞机。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冷战高峰期,苏军的万军队,辆坦克和多架飞机将在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的支援下,随时有可能从日本北海道地区展开登陆作战。日本军事作家久留岛龙夫写得《苏军在日本登陆》就描述了冷战高峰时期,苏军登陆日本本土作战,最后建立苏联驻日本军事当局的虚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纯属虚构,但也表现出当时的苏军是有能力在日本展开登陆的。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苏军的设想没能变成现实。
当时的日本自卫队武装针对苏军的登陆采取了相应的抵抗战术,就是在滩头部署部分兵力,在纵深部署日本自卫队的机械化部队第七师团和其他主力部队。一旦苏军登陆,日军在滩头的部队将使用反坦克导弹等武器,尽最大限度的杀伤苏军有生力量,为日军第七师团的个后续部队增援赢得时间。即便第一线自卫队防御不住,日军退守纵深阵地,也会凭借熟悉地形的优势抵抗苏军的钢铁洪流。
这种依托坚固工事梯队抵抗敌军的战术适合以弱敌强的战争,而乌军和俄军就属于这样的情况。乌军和俄军比,其人口、潜在兵员数量和武器数量都不如俄军,那乌军就得用节节抵抗的战术粉碎俄军进攻,至少延缓俄军进攻的时间,为北约军援到来争取宝贵时间。
顿巴斯战区有南北两线,北线乌军在北顿涅斯克等3个城市部署多梯次的防御阵地,部署2个机械化旅、2个伞兵旅、1个坦克旅、3个旅的准军事部队和纳粹武装一个团,大约5万兵力。随着俄军在伊久姆地区取得突破,上述乌军转入梯次防御作战。
顿涅茨克南线地区,乌军在数十公里的纵深内修建了很多防御工事,每个防御工事都是一个居民点。乌军部署了2个机械化旅、1个伞兵旅和摩托化旅一部的兵力。在平均每3平方公里的防御阵地内,就有乌军一个连防守。一些诸如像马林卡那样的大城镇,就有乌军一个团,或一个营防守。这些星罗棋布的据点,俄军得一个个拔掉。
乌军的纵深梯队防御策略,让俄军前进的速度相当缓慢。再加上乌军在纵深部署了若干炮兵部队,对守备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乌军就把整个顿巴斯地区打造成了坚固的堡垒,这就是俄军在顿巴斯地区进攻速度慢的重要原因。
而这个战术的制定,或者说乌军战术水平的提升,可能和国家支援有关,而日本就是对乌克兰实施支援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对乌国不仅提供了情报和装备的支持,日本还很有可能对乌国提供战术上的支持。由于日军在二战期间有丰富的防御战经验,再加上日军在冷战时期就曾防御苏军在北海道的登陆,构筑了很多坚固的防御工事,日军就让乌军学习日军当年的战术。
由于参加俄乌战争的日本雇佣兵可能为退役的自卫队员,年龄偏大,其很可能会注重对日军防御作战战术的研究,并将相关经验传授给乌克兰军方。而乌克兰军方在收到日军的传授后就“如法炮制”,使用这种战术抵抗俄军一个多月,泽连斯基称呼守卫马里乌波尔一个多月的亚速营官兵卫“英雄”。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乌军抵抗了一个多月,但马里乌波尔大部分地区还是被俄军占领了。乌军的誓死抵抗就像当年日军“神风特攻”一样成为泽连斯基追逐自身利益的殉葬品。
(加盟作者:朱可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