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行)
73年前的昨天(2月24日),美陆战5师攻克硫磺岛最高点折钵山。美联社随军记者随后拍下了下面这张著名的照片,并成为美海军陆战队甚至美国精神的重要象征。可惜这张照片和中苏两国著名插旗照一样,都是摆拍的。
中美苏三国军队各自都有其光荣军史和著名时刻,其中又以三张著名的插旗照最具有代表性,被认为彰显各自军魂、代表一代人精神。美国人对上述照片的尊崇,从反映硫磺岛战役的电影《父辈的旗帜》片名就可见一斑。
美军登陆硫磺岛前,乐观认为5天便可拿下。但日军利用岛上坚固的火山岩构筑了复杂的地下工事顽抗,令美军伤亡惨重,对折钵山的攻击就是一个典型,美军在这场战斗中各种手段用尽,付出重大代价后才基本控制山顶。
按一些流传战史记载,在还未肃清全部地下日军的情况下,由上尉施里埃带领40名美军沿着折钵山陡峭山坡爬行,经过与弹尽粮绝日军的近距离战斗后,上午10点终于登顶。施里埃和5名美军把星条旗绑在一根管子上竖立在山顶。目睹这一幕,美海军部长詹姆斯·弗雷斯特尔对海军陆战队上将霍兰·史密斯说:“史密斯,折钵山升起那面旗,意味着海军陆战队名垂青史五百年。”
评价是真,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但照片是摆拍的,插旗也没这么激动人心。参与的陆战队员回忆,插旗前没有发生战斗,是记者希望拍摄这样的照片,于是叫了几个休息的陆战队员志愿者去拍了照片。拍照时,随军记者郎利先拍,但旗帜太小,稍后另一位随军记者罗森塔尔带了一面大一些的旗帜赶到,让士兵们把前一面拔了,重新插了一遍他带来的旗帜。结果,表现力更强的后一张照片青史留名。
下面苏军这张插旗照也是二战著名瞬间,即年攻克柏林后,一名红军战士把苏联国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由于战斗的混乱和苏联的解体,对照片上究竟是哪个红军战士、一同插旗的究竟有哪些人、到底是不是这张就反映了最早插旗的瞬间,都有争论。
第一种说法来源于战役指挥者朱可夫元帅,他回忆录记述是哈萨克人高什卡尔巴耶夫等两人组插的旗;第二种说法是传统说法,即年4月30日夜,苏军攻占德国国会大厦并竖起了红旗。由于深夜没有留下照片,次日清晨苏军战士叶戈罗夫和坎塔里亚被要求到国会大厦顶层重新拍照——登楼过程也留下了照片,因此是摆拍无疑。第三种说法认为,是米宁中尉5人组在大厦残敌还未肃清的情况下就插了旗,但因为种种原因被叶戈罗夫等人“替代”了。
最终,叶戈罗夫等人插旗成为官方说法,而摆拍照出自苏军28岁的战地摄影师叶夫根尼哈尔杰伊之手。
我军最为著名的插旗照片,后来被一些人命名为《八一军旗永向前》,长期以来被传为年收复老山时,14军40师团5连副连长张大权烈士在牺牲前把军旗插上了主峰。旗帜是陈赓大将奖给该连的“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奖旗。
张大权烈士确有其人,这位一级战斗英雄塑像就屹立在老山主峰。战前,张大权本准备休假,听闻要打仗,已3年未回家的他立即留下。战斗中,他重伤不下火线,坚持指挥战斗直至牺牲。但他的原始事迹材料中,并无对这壮烈一幕的描述。老山战斗主攻团代政委和主攻营营长年在网上也澄清,没有插旗这回事。
从有关媒体报道看,这张插旗照与老山战斗无关。拍摄者是原27军79师团通信连电台台长赵利滨,年曾随部参加老山轮战。当时,央视和宁夏电影制片厂要拍摄纪实片《战士万岁》,在麻栗坡重现了战斗场景。参演部队使用了特功五连突击队的战旗进行了主峰插旗演练,赵利滨就从旁拍摄了一组照片,其中包括广为流传的这张。
由于拍摄者还提供了演练和插旗前后的照片,可信性很高。但仍需指出的是,张大权事迹是真实的,战旗也是真实的,演练用旗有个弹孔(一说个),这面红旗本身确实诞生于战火。
无论如何,三国军人在战斗中的壮举是真实的,在激烈战斗中要拍到一张完全真实、符合新闻美感的照片非常困难——这当然不代表可以造假,应当把英勇精神和真实拍摄经过,都完整留给后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