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东风破
5月14日,新加坡海事防务展开幕,从目前参展的舰艇来看,西方国家的舰艇,尤其是美日澳等国纷纷派出最强舰艇参展,其意义已经非常明显了。
但是美军派出的舰艇,依然是老花样,伯克级驱逐舰和蓝岭号两栖指挥舰。伯克级的生产,从年第一艘DDG-51服役,到如今已经下单的伯克III型,生产量已经超过了70艘。对于很多军迷来说,伯克级就代表着美国海军,美国海军的象征就是伯克级,这个老面孔,已经陪伴了我们太多年了。而蓝岭级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作为旗舰,不用担负战斗任务,但是蓝岭级毕竟是在第一代两栖攻击舰“硫磺岛”级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硫磺岛级早已全部退役,而蓝岭号和其姊妹舰惠特尼山号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半个世纪,后续舰更遥遥无期。
美军的“佩里”级护卫舰全部退役以后,更在美国的“由海到陆”战略思想的框架下,美军批量生产了两型LCS濒海战斗舰。但是不论是自由级还是独立级濒海战斗舰,都是那个时候战略思想的产物,对于正规作战来说,LCS濒海战斗舰不仅没有反舰导弹,更没有垂发系统,反潜能力更是差的一塌糊涂。如此性能,也就美国能财大气粗的一口气建造了几十艘,然而,在使用上LCS无疑就是一个大号巡逻艇,在正儿八经的海战场上,LCS无异于只能挡枪眼。所以美军在痛定思痛后,决定还是开工一型全新的护卫舰。目前,美国各大防务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方案,以期待能在这一大块的市场中吃到大蛋糕。
首先是美国老牌造船厂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推出的以美国海岸警卫队的“传奇”级为基础设计的护卫舰。但传奇级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其基础设计仍然是巡逻舰的套路,对于护卫舰要求的反潜能力和垂发系统的安装等仍显局促。从传奇级发展一型亚丁湾的巡逻舰倒是很合适,但是发展大洋作战的护卫舰,从笔者角度来看,并不太合适。
其次是LCS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护卫舰,这其中尤以独立级的改造引人瞩目,但独立级LCS的缺点不论再如何改进,其与生俱来的缺点依然明显:三体舰的主舰体过于狭窄,垂发系统和反舰导弹依然无法很好的安装,突兀的舰载武器装备安装在甲板上,严重破坏了隐身性,而且还有LCS此前在使用过程中积累的坏口碑,想必美军也不会采用如此保守的方案。
再次是通用动力巴斯钢铁造船厂和西班牙纳凡蒂亚集团组成的美国海军新一代护卫舰项目竞标同盟,其基础构型是以西班牙海军F型护卫舰为基础进行设计,最大的特点是将F型护卫舰的四面宙斯盾相控阵雷达换成了新一代的三面“进取”相控阵雷达。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此设计必然会让造价提升不少。
最后是意大利的芬坎提尼集团,其以欧洲法意FREMM型护卫舰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并按照美国海军的要求安装所需装备。其设计特点中规中矩,有网友甚至评论说,桅杆祖传伯克级,舰体照抄A。芬坎提尼的方案最为诱人的恐怕还是其价格便宜,这一点恐怕很中川普之意。当然,以上方案还在竞标过程中,具体花落谁家,还要拭目以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