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之前估计看到过“硫酸蚂蚁”的报道,其从身体内“喷出”的液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容易对皮肤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在广东地区出现过“硫酸蚂蚁”可以让人“毁容”的新闻。这种生物到底什么来头,它们身体内的液体真的是硫酸吗?大家知道,硫酸是一种酸性很强的酸类,而且在稀释以后还会释放出很多热量,一旦身体沾染上硫酸,那么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按理说这么强的酸性物质,是不可能在生物体包括蚂蚁身体内存在的。其实,“硫酸蚂蚁”并非为蚂蚁,而是隶属于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蚂蚁则隶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可见二者从生物分类的“目”这一层级就出现了分化。因此,“硫酸蚂蚁”学名应该叫隐翅虫,而体内拥有酸性液体的隐翅虫则是属于该科之下的毒隐翅虫属,这类昆虫全球大约有多种,我国大约有50种左右,几乎遍布大江南北。从毒隐翅虫的形态上看,它们的身长都不大,平均在0.6-0.8厘米之间,身体从前到后的不同部位,一般呈现着黑青色与红褐色相间分布的状态,其中头部、腹部和尾部多为黑青色,这与其它属类的隐翅虫完全不同。另外,毒隐翅虫拥有一双可以隐蔽的翅膀,在飞行时展开,在静止时翅膀就会收回,从表面基本看不到,因此得名“隐翅”之名。从其生活习性上看,毒隐翅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喜欢夜间活动,并且围绕着光源飞行。它们非常喜欢潮湿的环境,常常将卵产在隐蔽且富含水源区域,比如河流、湖泊、池塘、河滩、草丛、田地等。有时会在降雨前后空气湿度大的时候,易在灯光的吸引下飞入室内。从其食物来源上看,毒隐翅虫主要以栖息地及周边体型较小的昆虫、植物的花粉以及一些动植物的残骸为食,在田地和草场中,由于隐翅虫的幼虫和成虫都能捕食大量的害虫,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隐翅虫是一种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在正常情况下,毒隐翅虫的身体表面是没有毒腺的,即使爬到人的皮肤上,也不会蜇人。但是,在其体内,由于特殊细菌的作用,雌性毒隐翅虫可以在体内合成具有较强酸性的毒液,而雄性个体则是通过摄取食物,将食物里面的毒素“提取出来”,从而转化为体内的毒液。这种毒液的pH值在1-2之间,酸性是很强的。如果毒隐翅虫感受到威胁,就会主动从体内分泌出毒液来。而当毒隐翅虫爬到我们皮肤上,我们直接将其拍死,也会将大量的毒液直接留在皮肤表面。皮肤在强酸的腐蚀下,我们会立即感受到强烈的灼热感,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则会引发红肿、起水泡、发炎甚至溃烂问题的发生,痊愈之后这部分皮肤的颜色也会与周围正常的皮肤看出差别。由于毒隐翅虫喜欢潮湿闷热的环境,每年在7-9月份是其繁殖速度和活跃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防护装备不全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远离杂草丛生、近水的地段,否则极易遭遇到成群的毒隐翅虫。当身体上爬上毒隐翅虫时,千万不要惊慌,更不可用手或者其它工具将其直接拍死,正确的做法是通过轻微地吹气、衣物的小幅度抖动等引导其脱离自己的身体。被毒隐翅虫爬过的皮肤一般不会发炎,可以适当做些清洁和消毒工作。而一旦被蛰,或者被拍死在皮肤上,在没有其它条件时可快速擦拭,然后用水冲洗,条件允许时,可以快速使用一些碱性的用品,比如肥皂、牙膏、苏打水等涂抹,然后再用水清洗。如果皮肤接触毒液的面积过大,而且量比较多时,医院进行处理和治疗。如果要居家预防,则要侧重于清洁和防护双管齐下,从清洁方面看,要及时清理家中的生活垃圾,特别是一些含有腐烂物质的湿垃圾,最好随产随清,确保家中没有卫生死角,尽量保持居家环境的干燥。从防护来看,可以在墙角、背阴墙下、长期黑暗等处适当撒一些硫磺粉或者生石灰粉,也可以隔几天喷洒一些84消毒剂、杀虫剂等,在夏季蚊虫肆虐的时候,晚上尽量少开灯或者不开强光灯,睡觉时点上蚊香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54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