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米缸放久了,总会出现一种米粒大小的米虫,明明大米是密封的,可为何还会凭空出现米虫了?米虫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成年米虫体长大约为三到四毫米,它们长长的嘴巴和大象的鼻子相似,因此也被人称为米象。
米虫的一生要经历四个生长阶段,分别是虫卵、幼虫、成蛹以及成虫阶段。而米虫之所以会出现在蜜密封大米中,就和米虫的生长经历有关。成年的米虫到了繁殖时期时,就会去寻找一株合适的稻谷,找到目标后,米虫会用嘴将米粒咬出一个洞,再将自己大约只有0.6毫米的虫卵缠入到洞中,最后为了保险起见,米虫还会分泌出一层白白的粘液,把洞口封起来。完成产卵任务后,虫虫拍拍屁股直接就走人了,而虫卵则会潜伏在米粒中,等到周围环境温度试一试,虫卵就会孵化成幼虫,幼虫长度不会超过五毫米,通体呈白色,像蛆一样四处爬动,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只要过一个月,小米虫就会结成蛹,再过一周的时间,蛹就会破茧成蝶,变成一只深颜色的成年米虫了。
有的朋友可能会很奇怪,在买米的时候都会仔细挑选,筛选出干净的大米,回到家后也会将大米密封保存,平时取米时候也是很小心,怎么大米里就会出现虫卵呢?实际上大家想错了,虽然在购买大米的时候,各位进行了地毯式的筛查,但是其实在前期的时候,虫卵就已经附着在大米上了,也就是说你吃的每碗饭都可能还有虫卵。
那大米有了米虫还能吃吗?面对生了虫的大米,很多人会觉得恶心,于是就将一整袋大米全部扔掉了。但事实上,生在大米中的米虫是比较干净的,米虫以及它的分泌物都是无毒的,它们既不会传播疾病,也不会叮咬人,所以只要筛掉米虫和它的代谢物,再把米桃洗干净,就可以正常使用大米了。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因为米虫的虫卵即便是吃了,对人体也不会有什么影响,老一辈的人也是这么一路吃的过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所以一些人看到大米生了虫,心里多多少少都会有点不舒服,很影响吃饭的胃口,所以预防大米生虫还是很重要的,其中大蒜是米虫的克星,大蒜的硫磺类,会给米虫带来不适合孵化的气味,所以在储存大米时可以放上几颗大蒜来防止米虫滋生。另外米虫一般在储存两到三年的沉米中比较常见,所以买米是不要一次性买太多,一次购买一个月的量即可。最后一点就是大家买回大米后,千万记得不要用塑料袋装大米,就算我们把袋口扎的再紧,也不可能完全隔绝外界的氧气和湿气,当这些外界物质进入以后,就会导致塑料袋里的大米受潮以及感染其他细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