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3日,在太平洋的硫磺岛上,一位名叫比尔·吉娜斯特的战地记者与几个美国士兵正在硝烟中摸索前进,他们除了需要注意时不时响起的冷枪,还要时刻注意会不会从哪个山洞里突然冲出几个前来玉碎的日本士兵。
幸运的是一行人顺利地到达了这座岛屿的一个视野良好的乱石处,几个士兵将早已准备好的星条旗插入石缝,比尔用摄像机和相机记录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几周后,美国人民就在自家门口的电影院中看到了这短短几分钟的纪录片,太平洋战争似乎就要结束了。
而比尔的另一位同事,同样身为战地记者的罗伯特·谢罗德,五个月前在塞班岛上看到的并不是美军的胜利征兆,而是上千名平民的集体自杀,美国人逐渐清楚这投降前的死亡意味着什么。
一、一座小岛,双方命脉
年的欧洲早已不是纳粹德国的天下,与将要重新迎来和平曙光的欧洲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太平洋上的阴云密布。为了拨开这朵阴云,美军迅速攻占了马里亚纳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成功突破了日本构筑的外部防御线,这让日本的内防御圈甚至日本本土都彻底暴露于美军的火力之下。
和平已经被等待的太久太久,为了尽快结束太平洋战争,对于内防御圈和日本本土的进攻就尤为重要,于是位于日本与塞班岛之间的硫磺岛对拨开太平洋上的战争浓雾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如果手中有一份地图,我们不难发现,马里亚纳群岛距离日本本土实在太远,从此起飞的轰炸机鞭长莫及。而硫磺岛正好居于日本本土与马里亚纳群岛正中间,向北距离日本首都东京海里,向南距离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军事重地塞班岛海里。
对于日本而言,硫磺岛无疑是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南大门,日军通过硫磺岛可以为日本本土提供防空和海上预警,甚至可以出动硫磺岛机场的战斗机对美军的空军进行拦截,如果条件允许,日军的飞机还可以从硫磺岛起飞主动攻击美军在塞班岛的军事基地,尽管无法扭转太平洋战争的局势,但也能有效的拖延美军的进攻节奏,为日本做好本土防御的准备争取时间。
而对于美国而言,硫磺岛在日军手中无异于掐住了美军太平洋军事力量的脖子,若拿下该岛,它就可以作为一个完美的战略支点进,下一步就可以顺利地对日本全境进行轰炸。美军B-29轰炸机的航程将大大缩短,空余出的负重将会给炸弹提供足够的空间,让轰炸机能够达成最大限度的伤害,对战斗机而言,就可以为在塞班岛、天宁岛、关岛起飞的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同时如果执行任务的轰炸机需要,硫磺岛机场还可以为其备降、加油提供方便。
年末,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制定出了硫磺岛登陆作战的计划,在该计划中,美军拟派出六万余人共三个师组成地面部队以及艘舰艇和余架飞机参战,太平洋舰队也会在凯莉特纳中将的指挥下抽出部分海上力量组成登陆编队和支援编队,登陆作战自然少不了火力优势学说下的海军和空军的掩护,由米切尔中将为陆军提供帮助。
一切准备就绪,负责统一指挥的第五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上将只待吕宋岛战役结束后,就会对硫磺岛发起进攻。
二、冷静下的疯狂
计划看起来十分完美。可是进攻硫磺岛并非易事,岛上的蔗田、灌木、密林以及荒芜的火山灰地带都将成为美军将要面临的困难。而这还不算什么,位于硫磺岛南部的一座高达英尺的休眠火山——折钵山南部更是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掩体、隧道、火力点。在日军指挥硫磺岛防御战的粟林中道中将的调度下,整个硫磺岛早就变成了一座军事要塞。
粟林中道很清楚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对手,如果要在岛屿滩头与美军登陆部队作战,美军的舰炮和空中轰炸会让他亲身体会什么叫做火力优势学说,尤其是在日本在菲律宾群岛战役中的失败让日军丧失了制海权和制空权的背景下,孤注一掷的硫磺岛日军将此战的重点放在了防御和消耗上。因此在硫磺岛的日军做了十分周密的部署。
首先日军在这座小岛上构建了总长度达到9公里的掩体工事,这些掩体从个别上看其部分墙壁厚度达到3米,连门都是用钢制成,从整体上看,工事之间四通八达,坚固隐蔽。在硫磺岛战役正式开始前,美军用多达2.4万吨炸药对这座小岛进行了72天的连续轰炸,平均每平方千米可以分到吨炸药,结束后紧接着舰炮又炸了3天,但这将近三个月的炮火覆盖仅仅让日军阵亡不到一百人。
其次,粟林中道对整个作战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如将不同口径的岸防炮安置在混凝土工事内,并将守备部队划分作战区域和作战目标,甚至还组织了多次演习,力求对武器性能和部队行动做到精准部署,并且严禁日军进行习惯性的万岁冲锋,要求每个日军士兵至少完成干掉10个美军的指标,保存有生作战力量,确保美军在硫磺岛上所前进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另外,日军还在硫磺岛东侧的高地设置了所谓的第二观察所,引诱美军对其进行重点进攻,当美军费力攻下山头,早已消失的日军就会切断美军来路,从不同方向杀伤美军。粟林中道还要求在开战初期禁止高射炮向美国战机开火,隐藏火炮阵地,让硫磺岛的防御工事尽可能躲开美军轰炸,长时间保持完整。
三、失败的侦察,惨重的代价
年2月19日上午9时,美军开始登陆,以为此战能够如同此前马里亚纳群岛一样能够顺利进行,但是美军在进攻伊始就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负责掩护步兵登陆的坦克陷入滩头的火山灰中无法行动,成了反坦克炮的活靶子,伴随着炮火和时不时的冷枪,美军只能一步步缓慢推进,甚至一天时间只能向前推进4米。高地的效果也非常显著,美军陆战四师冒着日军的交叉火力网反复对此高地进行争夺,战损率达到一半以上,高地也因此被打的勇气尽失的美军称为绞肉机。
占尽兵力和活力优势的美军为什么会在这座小岛上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
其实早在年,对硫磺岛的侦察活动在太平洋地区联合情报中心的主持下就已经开始。就在硫磺岛战役开始前,美国空军就对硫磺岛进行了拍照侦察,但所得到的照片在评估过后被认为是毫无价值的。
之后美军的一架P38飞机对硫磺岛进行了极其冒险的低空侦察,甚至最近时仅距离地面15米,收集到了所有在之后美军进行激烈战斗的地点的情况,但情报中心因为人手不足而没有对其进行分析评估。
尽管如此,情报中心依然在开战前一个月递交了报告。报告认为硫磺岛日军人数为1.35万且并没有迹象表明岛上守军增加,实际上在马里亚纳群岛失守后,日本为了保住内防御圈就开始加强硫磺岛的防御力量。守军已经达到两万余人,飞机30余架。
通过对此前侦察所获得的照片分析,情报中心认为硫磺岛上的的武器配置点有多处,其中重型武器占到近一半左右,其中榴弹炮24门,各种口径的迫击炮18门,岸防炮10门,高射炮54门,各类防空武器33门,各种口径的反坦克炮50门左右,外加6个火箭筒和40辆坦克。
但事实上,日军此时的火炮共计门,其中迫击炮、岸防炮、高射炮均是美军分析结果的三倍以上,火箭筒数量十倍以上,不过坦克确实没那么多,只有22辆,但是还有94门大口径高炮。
报告还忽视了大量防御工事和掩体的存在,认为硫磺岛上碉堡39个,火炮点13个,地下工事4个和个步兵掩体,而实际上只有地下工事算对了,火炮点是预估的三倍,碉堡是则是预估的倍。
在整个硫磺岛战役结束后,联合情报中心和海军情报机构来到这座让美军付出惨重代价的小岛上调查日军在硫磺岛究竟干了什么,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被新标记出的要塞布满了整张地图,甚至在战后报告中,分析日军预备发射点和碉堡的内容就占了一个章节。
四、归于平静的昔日绞肉机
从2月20日到23日,三天时间内美日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军更是在这三天仅仅推进了米。这三天唯一值得一提的战果也就是在23日中午,出现了本文开头,美军的一支小分队在折钵山顶竖起了美国国旗。
3月1日,美军攻占了硫磺岛的日军2号机场和.4高地,直到3月3日,用来诱敌的高地才被陆战4师拿下,伤亡一半以上的陆战4师出现了大量军官都由普通士兵担任的情况。3月9日,美军才将突破了日军的第二道防线。3月10日开始,美军陆战3师开始从撕开的日军防线开始向东西两面进攻,以支援第4、第5师的攻击。直到16日,美军终于宣布占领硫磺岛。但是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直到3月24日,残余日军才被美军压制到硫磺岛北部的一小块区域,两天后也就是26日凌晨,日军指挥官粟林中道也在亲自率领最后反击后切腹自杀。早晨八点美军宣布硫磺岛战役结束,但之后的清剿工作又进行了一个月。
在硫磺岛战役进行的同时,日军大本营也派遣了少量飞机和潜艇对美军海空力量进行特攻作战,企图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但大势已去,并未收到预期战果。
在整个战役中,日军总伤亡人数人,美军总伤亡人数人,阵亡比例4:1左右,美军参战的三个陆战师伤亡均达到60%以上,海军陆战队的伤亡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绝无仅有。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这座杂草丛生,满受风化侵蚀的小岛似乎早已被人遗忘。那张在岛屿南部折钵山顶插上星条旗的照片之中共有六位士兵,其中三位没能活着离开,而这张照片的拍摄者也在一周后牺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