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0日,齐鲁石化公司《炼化含硫废气超低硫排放及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齐鲁石化炼油工艺高级专家刘爱华等项目研发人员赴京领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仪式上亲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待。日前,中国石化集团公布首批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刘爱华和全国劳动模范、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技术员于江涛命名的两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入选。近年来,齐鲁石化公司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主体,注重发挥劳模的头雁作用,劳模创新工作室日益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阵地”、解决技术难题的“攻坚排”、创新成果转化的“加油站”、员工成长的“练兵场”。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和安全环保生产问题,该公司58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年完成创新攻关课题项,其中3项创新成果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42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提速、提质、提效新动力。去年,该公司实现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气候变化加剧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硫含量”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如何降低废气排放中硫含量成为世界性难题。年,国家出台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标准,齐鲁石化是中国石化唯一从事硫黄回收催化剂研发的企业,刘爱华劳模创新工作室义不容辞承担起这项重任。在没有任何技术经验可借鉴的条件下,研发团队攻克道道难关,成功降低了硫磺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排放,达到毫克/立方米以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毫克/立方米排放标准。该项目形成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不仅实现烟气达标排放,而且回收了硫资源,近三年累计新增利税10亿元,节约装置投资20.62亿元,每年降低装置运行成本3亿元以上。目前,已取得十几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专利,推广应用于国内外余套装置,经济环境综合效益显著,在世界工业烟气控硫领域独占鳌头。作为中国石化硫黄回收行业领衔人物,刘爱华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他们研发的“低温尾气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S-Zorb再生烟气处理技术开发”“大型硫回收装置催化剂的国产化”等十余项技术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引领了国内硫回收技术发展的方向。“今年公司在硫黄回收领域制定了更高的目标,硫黄装置二氧化硫的排放争取实现净零排放。”刘爱华目光炯炯。日前,齐鲁石化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职工刘宗迪作为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最年轻成员,怀揣工作室成果“VR虚拟现实培训软件”奔赴深圳,代表齐鲁石化参加了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于江涛把该培训软件称为装置“内窥镜”。“它能让你上一分钟置身熊熊燃烧的加热炉内,研究炉管构造,下一分钟就可以抵达50多米高的常压塔顶部,在%还原模拟的装置里无障碍‘探索’。”该套软件的研发,竟然源于一次意外。当时的新员工因不熟悉回流分布槽构造,出现操作失误,差点造成生产波动。“如果能让大家随时看到装置‘五脏六腑’,不就能减少误操作吗?”于江涛动起了心思。用10年的业余时间,他完成了第四常减压装置全部设备、管线、阀门及工艺流程的3D建模。年,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又成功将“虚拟现实技术”(VR)应用到第四常减压装置中,成为中国石化系统首个由员工自主研发完成的虚拟现实项目,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可视化、沉浸式的装置立体仿真,为生产优化、设备维护、员工培训等开辟了新路径。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汇聚全厂常减压专业的技术“大拿”,围绕制约生产的瓶颈展开攻关,编写出电脱盐罐自动反冲洗程序和技改方案,实现了电脱盐罐自动反冲洗,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果,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他们定期召开技术创新会,由工作室骨干成员讲解科研创新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在生产实践中以老帮新,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来源:山东工人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