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以来,延续近三年的疫情再度出现反复,尤其以西南重镇为甚,又到了全民防疫抗疫、共渡难关的时间点。其实瘟疫和传染病自古以来就是困扰民间的一个重要灾难,比如天花病毒还有就是鼠疫,困扰了先民几百上千年,造成了许许多多的寻常百姓饱受折磨。

正因为此,古代有着三年一小疫,十年一大疫的说法,不过古代由于医学不够发达,对疫情的划分也比较笼统,无论是传染性病毒、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还有其他微生物感染,都统称为瘟疫。特别是在战乱时代,因为大量百姓流离失所导致各种疾病横行,还有就是大量百姓死亡而遗体没有办法妥善处理,更是进一步导致疫病横行。

古代疫情最严重的朝代当属东汉,随着西汉和东汉初年的努力,华夏彻底打垮了匈奴,部分匈奴人南迁,不仅仅带来了北方游牧文化,还带来了疫病,最开始疫情还只是小范围偶尔爆发,但是到了东汉末年,因为战乱和流民的问题得不到控制,疫情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大爆发,曹植曾有言: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疫情再加上战乱,使得东汉盛时有万人口,到了三国时期,全国不足一千万人。

东汉瘟疫

建安二十二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量名人因此去世,如陈琳、刘桢、应玚、徐干等。贵族阶层如此,何况是民间百姓,这也就是曹操曾经感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缘故。这也就是东汉末年出名医的缘故,张仲景是东汉后期人物,伤寒杂病论里也有对疫情的记载,稍晚些成名的张角,就是靠着治病抗疫颇有手段,趁机传道,获得了数十万信众。再往后又有华佗名闻天下,华神医也是东汉末年的人物,正是这些人悬壶济世,为战胜疫情奠定了基础。

除了东汉,唐朝的疫情也很严重,唐朝最流行的疫病就是疟疾,唐太宗李世民在与薛举第一次浅水原之战时,就因为身患疟疾,无法组织和指挥军队,才导致了大唐军队以惨败而告终。除此之外,元末和明末的鼠疫很严重,明清时期的天花病毒也很严重,都对历史有着很深的影响。

不过,尽管古代疫情严重,但是古代防疫小技巧却也不少,其中很多都充满了现代智慧,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古代社会有哪些防疫小技巧。

中医救治

1、中医抗疫

中医自古以来就是防疫抗疫的基本手段,中医抗疫主要分为两种手段,其一就是艾灸,其二则是口服中药。

艾灸,在中医原理之中,艾灸可以壮固根蒂,保护形躯,除五脏之患,保证身体康健,所以古代有条件的人习惯于用艾灸来强健身体,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曾经有言: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意思就是去南方做官长住的人,要经常艾灸,可以防止病毒侵体,起到防止湿热伤身的效果。其原理就是局部艾灸之后,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进而起到抵御病毒的效果。

口服中药,也是古代防疫抗疫的主要操作方法,早在三国时期,华佗发现用青嫩茵、陈蒿草治疗流行性“黄胆病”的疗法,口服中药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毕竟后来科学研究,在新鲜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可以用来治疗预防和治疗疟疾和其他疾病。另外中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被尊为防瘟疫三宝。除此之外,还有就食药膳,主要是为了养正,也是强身健体,驱逐邪魅的一种形式。

古人还喜欢养生,冬吃萝卜夏吃姜,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黄都是防疫关键。

种痘

2、种痘

种痘是最原始的一种抗疫方法,当然也是最有效的防疫措施,原理和现在接种疫苗很类似,就是将弱病毒植入体内,促使身体产生病毒抗体,以此来抵御病毒入侵,损害人的机体。

种痘技术起源相当早,真正开始被广泛采用,应该是在明朝时期,主要用于治疗天花病上,相传在明朝隆庆年间,徽州地区有医家从世代相传此秘法的“异人”那里学到人痘术,并将之广传天下。不过最开始的人痘术,是从天花患者处取痘种于人身上,因为最初的剂量和受体的身体情况之间把握不好,所以危险性也是相当的高,随着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在清朝前中期就已经慢慢成熟,乾隆以后,种痘技术进一步发展,不少医家指出权衡利弊,种痘是安全的避险之路,当时接种失败率低至仅1%左右。

从此之后,天花再也不是令人谈之色变的病毒了,而中国这种治疗方式也传到了印度和西亚,甚至是西欧,对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隔离

3、集中抗赈

凡大灾之年,政府绝对不会无动于衷,首先会下派医生进行义务诊治,同时免费提供一些基本药物,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甚至减免灾区税赋,同时下放资金,帮助当地百姓恢复生产。其实,主要是解决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这方面,就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疫情的迅速扩张。因为人只要吃饱穿暖,身体康健,才是抵御病毒入侵的最好措施。历朝历代都有在大疫发生后,派遣政府官员巡视赈灾,安抚百姓,同时开仓赈济,发放药物。这属于政府集中抗灾的最重要一环。

医护人员

然后,如何做好预防呢?政府会出版医书,扩大宣传力度,让百姓知道部分医学基本常识,毕竟普及疾病知识加强医学教育是预防瘟疫的重要环节,中国古代每朝每代对此都较为重视。同时规范医学教育,自唐代开始,医院和地方医学教育机构培养医生和医护人员。

同时为了避免从境外输入传染病,边境检疫是一个重要环节,政府在各个口岸都设有专人负责边境检查,在特殊时期,还会在边境对往来商人进行滞留检查,避免将传染病带到内地。宋时规定,所有被派往到边塞的将官,都要带随行医官负责防疫和健康,元朝开始,都在民间广泛设置医户,专门负责地方防疫和治病工作。而面对大灾到来之时,朝廷也并非只是进行赈救,还会动用军队进行防治疫情,这里主要是为了隔离和阻断,制造强行隔离带。

个人卫生

4、卫生改造

防治疫情,特别是预防疫情,最重要的环节,其实就是卫生环境的改造,比如饮水、比如住所、再比如清洁等方面。特别是食物和饮用水的干净,直接影响当地身体健康程度,比如非洲地区,因为普遍的水源不干净,是导致当地疾病肆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卫生环境包括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两个方面。

古代上流社会是比较注重个人卫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而这个洗沐,并非仅仅只是洗个澡而已,古人喜欢用佩兰等草药洗浴,达到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药浴。同时,古人很注意保护口腔卫生,刷牙漱口都是日常习惯。

公共卫生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自秦汉以来,民间就有专人负责清扫街市,而且严禁百姓随处倾倒垃圾。重视对水源的保护,也是防治疫病的重要举措,李时珍曾言说:“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有从近处江湖渗来者次之,其城市近沟渠污水杂入者成碱,用须煮滚。”

香囊

5、佩戴香囊和药囊

疫情的传播途径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害虫的传播,比如苍蝇和蚊子之类的,这些害虫携带着各种病毒四处扩散,驱逐这些病害自然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所以,自古以来的名医,都研制和调配出了各种香料和中药相辅相成的随身配饰。

这些香囊,一般都加有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草果、花椒等制成,不仅可以驱逐虫害,还可以醒神,有益鼻腔健康,进而起到预防病毒的作用。

衣物消毒

6、蒸煮消毒

古代在疫情横行期间,一般也会做一些简单的消毒措施,比如用硫磺和皂角,以及石灰对发病区域进行消毒和隔离。同时,还会对日常的衣物,进行相关的蒸煮灭菌,特别是瘟疫爆发时期,对病人的衣物和随身物品进行蒸煮消毒。这种方法不仅高温消毒,还经济实惠。

7、粉身、服散

古代除了佩戴香囊和药囊,在贵族阶层,还有很多的小妙招,比如在身体上涂抹药粉,晋代名医葛洪就有赤散方,药方为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珍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可以服用,也可以涂抹在身上,是抵抗疫情的必备良药。

除了粉身之外,葛洪大家还提出了服散之方,雄黄,丹砂,巴豆,矾石,附子,干姜,分等捣之,蜜丸,平旦向日吞之。可以起到聚阳气而防阴虚的效果,有一定的防治病毒的效果。

烟熏

8、烧烟

而驱逐病害,还有一种古老的方法,那就是烧烟,其实就是用烟熏,其实说到底就此空气消毒法,古人经常在室内点香炉,其实也是一种驱逐蚊虫的方法。而在瘟疫发生之时,一般会焚烧中药进行空气消毒,古代生活在南方的人,经常在室内用苍术烧烟,既可祛湿,又可避秽,是防治瘟疫的好方法。时至今日,民间还有很多老人采用这种方法祛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