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是造物主赐给人们最好的礼物,正是由于火的出现,人们才不用茹毛饮血,从而步入文明社会。对于现代人来讲,生火太容易了。随便到超市买个打火机,用拇指一按火苗就出现了。如果不想用打火机,前些年火柴也比较盛行。
打火机不管火柴还是打火机都是现代产物,古代人如何生火呢?关于中国“人工火种”的起源是钻木取火,钻木取火的原理是用一根树枝在干燥的树干上用摩擦或钻的方式,让树干产生热量,进而出现火星,实现取火的目的。钻木取火代表着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对取暖、烧烤乃至人类的进化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火柴然而钻木取火并不容易,树干要求是干的,如果下雨了怎么办?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除了钻木取火,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还出现了“发烛”、火镰以及火折子等取火工具。
钻木取火发烛
所谓发烛指的是用铁片与石块相撞,从而产生火星。在下面放着“火绒”,当火星落到火绒上产生燃烧,然后用“取灯”接引就形成了火种。火绒通常是艾或者纸,火绒由硝水制成,是一种极易燃烧的物质。而取灯是干燥的小木棍,由松树或者杉树的枝条制成,上面固定有硫磺,可以理解为现代的火柴。
发烛现代火柴是英国人19世纪发明的,而中国的“发烛”比现代火柴足足早了上千年,传闻最早的发烛出现在北周时期,明代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有记载: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
火镰火镰
火镰的具体使用年限如今已不可考究,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宋代火药发明以来,火镰的使用开始普遍起来,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火镰才离开历史舞台。火镰因酷似镰刀而得名,其取火原理用铁片与火石相撞产生火星。
清代火镰火镰由三部分构成,一为火石,古代称为燧石,碰撞容易产生火星。如果没有燧石,可以用河边的鹅卵石取代。二为火绒,即用干燥艾草做成的火引子,用手揉成絮状,遇火星极易点燃。三为火钢,其材质为普通钢条,做成镰刀的形状,是火镰的主要部件。火钢平时要保持干燥,因此需要存放在小袋子里,用的时候取出。
火镰藏品火折子
在武侠剧中经常看到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个人拿出手指大小的棍状物件,只需轻轻一吹,火就出来了,比今天的打火机看上去都要好。这个手指大小的棍状取火物件就是火折子。简单的火折子是指用过去粗糙的土纸卷成一个卷,记得不要有间隙,然后用火点燃再将其吹灭。
古装剧中的火折子这个时候要注意依稀能看到红色的亮点,把这样的纸卷放在秘制的竹筒里(手指大小),由于灰烬中仍然存在余火,短时间内不会熄灭,等到需要的时候用嘴吹就会复燃。复杂一点的火折子有硝、硫磺等多种易燃物质,使用原理一样。
火折子早期的钻木取火,后来的发烛、火镰以及火折子是古人主要的取火用具,虽然不比今天的打火机,却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没有打火机的年代,这些工具帮助古人战胜黑暗,推动人类文明的进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