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
1.公司以传统业务为依托,转型发展,多产业协同
1.1.从贸易向生产转型的国际化运营企业
公司成立于年,前身“中化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脱胎于中国中化集团橡胶、塑料、化工品和储运业务,年12月登陆A股,融资9.46亿元。随后在已有业务基础上向上下游延伸,通过一系列投资并购和自建项目在中间体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战略转型,公司已由贸易型公司转型成为以精细化工生产为主业的国际化运营的企业集团。优秀的产业整合和业务组合优化能力是支撑公司持续转型发展的核心能力。公司通过投资和并购获取了大量优质资产,包括并购控股圣奥化学、扬农集团、ElixPolymers、骏盛新能源等,为顺利实现产业化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业务涵盖化工中间体、聚合物添加剂、新材料、新能源以及其他传统业务,产业间优势互补,凭借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产品链的不断衍生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核心竞争力。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氯苯系列、硝基氯苯系列,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染料等行业。新材料领域主要包括芳纶、高强聚乙烯等高性能纤维材料,以及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材料,应用于涂料、电子电器等行业。同时还有PU、PC、PS、ABS等轻量化材料。
扬农集团与圣奥化学是目前主要经营主体。公司自年起分步多次收购扬农集团并成为控股股东,获得了雄厚的化工产业基础和产业运营经验。年中化国际实施重大资产重组,支付现金75.97亿元方式收购先正达集团持有的扬农集团39.88%股权,且扬农集团向先正达集团以.22亿元出售其直接持有的扬农化工36.17%股份,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合计持有扬农集团79.88%股权。公司此举将提升化工新材料和关键中间体优质资产的持股比例,进一步聚焦以化工新材料为核心的精细化工主业,持续拓展化工新材料业务。
公司年先后收购圣奥化学共60.97%股权,进军橡胶化学品业务,圣奥现已成为全球市场领先和最具竞争力的橡胶防老剂供应商之一,年上半年合并营收为18.29亿元,合并净利润为3.20亿元。
1.2.从传统业务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经营有望持续向好
公司其他业务主要包括医疗健康业务、天然橡胶业务与贸易业务。医疗健康业务坚持营养健康、医疗器械和药品业务三大战略方向,抓住国内外需求变化窗口机遇,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天然橡胶业务范围覆盖天然橡胶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橡胶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及相关增值服务,业务布局覆盖中国、东南亚、南亚、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形成了全球一体化、上下游全产业链条经营的业务格局。贸易业务主要包括工程塑料业务、汽车料业务、精细化工业务,经营稳健,煤焦和化学品部保持领先地位。
其他业务目前仍是主要收入来源,在营业收入总占比超过60%,年其他业务收入达到亿元,但占比逐年下降,公司重心向高附加值产业倾斜。其他业务毛利率偏低,、年毛利率分别为5.09%、5.16%,公司将加速低效及非核心资产处置等举措,进一步促使公司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保持竞争力。
年上半年轻量化材料营销销售.86亿元,橡胶业务销售74.53亿元,农化业务销售66.82亿元,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销售44.39亿元,医药健康为23.33亿元,聚合物添加剂为18.29亿元,其他主营业务为53.68亿元。其中由于扬农化工股权的处置,农化业务将被剥离,公司后期将更加专注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聚合物添加剂、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营收稳定,盈利能力逐步改善。公司营业收入从年的.5亿元增加到年的.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7.43%。年公司把握环保监管趋严,化工产品价格上涨机遇,采取积极营销策略,销售呈现价量齐增的良好局面,收入较年增长85.96亿元,增长15.96%,但随后两年受业务规模缩减和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收入有所下降。归母净利润变动幅度较大,年达到9.11亿元后,受全球经济低迷与疫情影响出现下降。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56.79%,归母净利润同比+.46%,归母净利增长主要原因系处置扬农股份与自然业绩增长所致,扣非后归母净利为6.09亿元,同比+8.39%。
公司毛利率总体稳定,-年分别为12.03%、12.34%、12.15%,同时净利率总体也呈增长态势,近三年分别为3.52%、3.02%、3.22%。公司处于扩张阶段,受经营状况影响净资产收益率有明显波动,年、年与年分别为0.51%、8.26%、2.3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12.28%,净利率为16.01%,同比+12.44个pct,主要系处置扬农股权所致。
公司追求科学至上,加大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投入,积极培育增长新动能,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型精细化工企业。化工新材料是我国化学工业体系中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电子化学品等是未来中国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2.化工中间体业务全球领先,持续扩张夯实领先优势
2.1.氯苯系列产品的全球领导者
氯苯系列用途广泛,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邻二氯苯被用作农产品的化学中间体,以及清洁和化学复合溶剂。对二氯苯主要用途是生产聚苯硫醚(PPS)树脂。它也被用作杀虫剂、杀菌剂、熏蒸剂和除臭剂。硝基氯苯是制造染料和颜料、橡胶加工化学品、杀虫剂(如对硫磷和呋喃)、药品(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其他有机化学品的中间体。硝基氯苯用于制药、农药、橡胶助剂、抗氧化剂和色素中间体。
在苯的氯化反应的产物中,有三种应用广泛——一氯苯、邻二氯苯和对二氯苯。这三种氯苯约占产品总产量的98%。全球约有27家氯苯生产企业,年总产能约为万吨,中国产能占全球三分之二以上,全球五大生产商中有四家都在中国,年全球前五大氯苯生产商合计占全球产能的近63%。
中国是氯苯的主要消费市场。年,全球氯苯总消费量约为88.66万吨,年消费预估达到.48万吨。美国、西欧、日本、中国和印度这五个主要地区的消费占了总量的95%。
我国二氯苯工业起步较晚,扬农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二氯苯生产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扬农集团采用苯定向氯化/吸附分离工艺,目前二氯苯产能达3万吨,为国内最大,其中1万吨间二氯苯装置已顺利投产。其余生产商主要使用苯硝化/高温氯化工艺,产能较低。
中国邻二氯苯(ODCB)市场发展迅速。-年,ODCB消费量以每年9.2%的速度增长。ODCB主要用于制药、农药和染料的生产,这些用途分别占年国内吨总消费量的44%、23%和17%。
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对二氯苯(PDCB)及其下游行业的投资,促进了PDCB产能和消费的强劲增长。-年市场增速为17%,预计-年复合增速为7%。中国的PDCB产能将从年的14.75万吨上升到年的35.95万吨。
PDCB的下游主要是防蛀虫剂(31%)、染料和中间体(22%)、聚苯硫醚(PPS)树脂(24%),房间除臭剂(9%)等。
间二氯苯(MDCB)广泛应用在医药、染料、农药等重要领域。在中国也以间苯二胺或间氯苯胺为原料生产少量高纯度MDCB,用于生产试剂或少量医疗用品。在制药行业,MDCB主要用于广谱抗菌药物(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以及镇痛双氯芬酸和水杨酸的合成。在染料和颜料工业中,MDCB可作为染料p和染料强红色品红FB的起始原料。咪康唑的合成是MDCB在中国的最大下游市场,每年需求约吨,对应MDCB消费超吨。由于MDCB在农药合成中广泛使用,到年MDCB的总消费量预计超吨,未来复合增速为3.7%。
硝基氯苯在中国的消费非常广泛和稳定,用于制药、农药、橡胶助剂、抗氧化剂和色素中间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硝基氯苯生产国,年生产能力约为90万吨,年产量约为70.2万吨,扬农集团具有8万吨硝基氯苯产能,国内规模领先。对硝基氯苯主要用于合成对氨基苯酚(PAP)和对苯二胺。PAP主要用于制药、染料、橡胶抗氧化剂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对苯二胺是染料、颜料、合成树脂及天然橡胶抗氧化剂的重要中间体。
公司氯苯、硝基氯苯和CMP系列产品的技术、规模和安全环保水平全球领先,配套氯碱工业,向下游延伸发展材料及高端精专化学品。扬农集团拥有氯碱/氯苯-中间体-新材料完整的化工产业链,配套齐全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诸多化工中间体和精细化工产品都在国内乃至于全球居于主导领先地位,拥有向下游延伸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产业基础和成长空间。
新冠疫情影响下,年氯苯系列产销量小幅下滑。年公司氯苯营收11.05亿元,同比-8.9%,系新冠疫情,下游需求下降所致。公司采取自主创新与开放式创新相结合,充分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采用行之有效的项目制和研发、生产、营销跨部门联合攻关,提升了科研创新的商业化成效。
2.2.自配套氯碱产业,巩固产业链根基
氯碱工业是以氯化钠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氢气的基础原材料工业。氯碱电解工艺是生产氯和烧碱(氢氧化钠)作为副产物的工业方法。烧碱作为氯碱行业的主要产品,应用主要包含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氧化铝、水处理及其他、纸浆及造纸、纺织/人造丝、皂业及洗涤剂等行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氯气需求主要由建筑业推动,烧碱需求主要由制造业推动。氯的消费主要由乙烯产业链拉动,包括二氯乙烯(EDC)、氯乙烯单体(VCM)和聚氯乙烯(PVC)的生产。氯碱需求大致跟随全球GDP,其生产是能源密集型的。目前大多数新建的氯碱厂都是为EDC厂提供原料,以生产VCM和PVC作为最终产品,而碱在氯碱生产中更多地作为副产品处理。
公司的氯碱业务主要产品为烧碱、盐酸等基础化学品,自用于其他中间体制造或进行外售,为氯苯和下游新材料的提供重要用料。
全球氯碱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产能最大。年,全球氯碱产能为万吨,生产和消费为万吨。东北亚地区产能最大,为万吨,其中中国有万吨。全球产销量为万吨,东北亚消费量为万吨,其中中国消费量为万吨。在-年,氯气产量预计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年中国氯产能接近万吨,预计-年的年增长率为1.4%。在建筑业和制造业的推动下,中国氯碱产量在-年平均每年增长3.4%,全球占比从38%上升到44%。
中国氯碱工业加速向规模化,高技术含量方面发展。近年来原有氯碱企业纷纷扩大产能,新企业也相继投产,产能快速提升,氯碱工业呈现出规模化,并向高技术方面发展的态势。
节能减排政策驱动氯碱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根据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规划,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内对于节能降耗的要求日趋严格。目前氯碱行业面临新的环境,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的等量或减量置换工作正逐步开展,有竞争力的企业能进一步发展,无竞争力的企业有序退出,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公司技术专业经验丰富,最大化发挥装置开工效率和整体运行质态。扬农集团拥有一支专业结构相对齐备、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研究与建设团队,以氯碱为基础,自主设计与建设了具有扬农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产品链,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扬农“IP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项目产业化机制,产品成本降低,研发周期缩短,产品质量提高,有力地保障了公司重大项目产业化高效实施和后续阶段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2.3.环氧树脂国内规模领先,新兴应用前景广阔
环氧树脂是由环氧氯丙烷和双酚A制成的,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涂料。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可与胺、咪唑、酸酐、酚醛树脂等各类固化剂配合使用形成三维网状固化物。广泛用于浇注料、无溶剂胶粘剂和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环氧树脂有多种类型可供选择,环氧氯丙烷-双酚基树脂占世界环氧树脂产量的80-85%。
年,全球环氧树脂产能万吨/年,产量.3万吨,整体开工率66.8%。公司下属合资公司扬农锦湖具有18万吨环氧树脂产能,规模技术均处于行业领先。
中国是环氧树脂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销量稳步增长中。中国环氧树脂生产企业约50家,年总产能约.8万吨/年,同比下降4.3%;产量为.9万吨,同比增长7.9%;行业平均开工率为66.4%,预计年总产量达到.9万吨。国内环氧树脂消费量稳定增长,整体稳中向好。-年,我国环氧树脂消费量分别为.3、.6、.9万吨,预计年消费量达到.2万吨。
涂料是环氧树脂最大的应用需求,在新能源、新基建的发展下,复合材料的应用显著增加。环氧树脂基涂料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船舶集装箱和商业设备,以及食品和饮料容器,年涂料消费占比达42.3%,电子电器消费占比接近30.2%。增长最快的为复合材料,在汽车和航空工业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粘合剂来粘合不同的材料。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其他纤维以及环氧树脂加固而成,大量用于风力涡轮机叶片、飞机、压力容器、汽车和其他高价值商品,预计随着新能源、新基建的发展,环氧树脂的应用将会快速增长。
涂料用环氧树脂消费量在年约为62.2万吨,消费占比接近40%。除了-年全球经济衰退期间出现短暂放缓外,消费一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年期间,需求增长放缓至年均6.3%,年由于COVID-19的爆发,需求增长下降。粉末涂料是环氧表面涂料中应用最大的领域,约占35%。粉末涂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建筑、一般金属装饰和家具、家电、功能和道路,以及汽车零部件。在-年期间,中国表面涂料用环氧树脂消费量预计将以每年4.2%的速度增长。
涂料用环氧树脂消费量快速增长,预计到-年,复合增速达4.2%。粉末涂料约占总消耗量的35%,船舶和维修涂料占比达32%。在造船和维修,以及用于石化工厂、纸浆和造纸厂以及其他易受腐蚀环境影响的结构保护涂料方面的使用将继续增长。
中国环氧树脂价格波动明显。我国环氧树脂的市场价呈现上下波动的态势,平均维持在2万元/吨附近。
政策鼓励生产污染小的涂料产品,环氧树脂受益明显。由于环氧树脂固化物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尤其是优良的耐水性、耐化学品性、VOCs释放量低,因此环保性能突出,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持续推进与“漆改粉”的推广,粉末涂料将直接受益,进而有效促进行业企业的业务发展。
扬农锦湖是中国主要的环氧树脂生产商之一,口碑行业领先。江苏扬农锦湖化工有限公司由江苏扬农化工集团和韩国锦湖韩亚集团投资组建,各持股50%,于年1月正式运营。现有环氧树脂产能18万吨/年,生产液体、固体/溶剂型、溴化及特种四大系列20多种环氧树脂。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工、涂料、材料、胶粘剂等多个领域。经过五年的发展,扬农锦湖已成长为中国主要的环氧树脂生产商之一。
技术行业领先,产品服务风力发电为主。扬农锦湖拥有世界领先的高盐废水处理线,经处理的盐水可直接用于生产烧碱;注重技术创新,95%以上单元操作系连续化运行;公司设有工程研究所、T/S服务,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公司现正致力于生产销售无卤、水性和风力发电等环境友好型环氧树脂。
树脂产品产能持续爬坡,产销量平稳上升,年产量同比上升5.85%,以先进技术和规模生产取胜,销量同比上涨13.4%。年上半年中国华东地区环氧树脂价格均价约元/吨,平均利润约元/吨。
碳三产业链中进一步扩产环氧树脂,上下游一体化降低生产成本。作为碳三项目产业链下游的一环,扬农集团子公司江苏瑞恒规划新增产能18万吨/年,包括5万吨液体环氧树脂,11万吨液体环氧树脂,1.3万吨固体环氧树脂,吨溶剂型环氧树脂(二甲苯)及吨溶剂型环氧树脂(丙酮)。大部分生产原材料如丙酮、双酚A、环氧氯丙烷等来自碳三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模式降低环氧树脂生产成本,极大提高市场竞争力。
风电、高铁、新基建拉动环氧树脂增长。公司精细布局轻量化材料领域,对未来环氧树脂发展方向正确预估,向下游延伸发展材料及高端精专化学品。预计未来5年,在环氧树脂众多的下游应用领域中,复合材料和基本建设用环氧树脂,将会成为支撑环氧树脂产量增速的主要领域。风电需求不断加大,高铁、高速公路以及城市化发展建设中的地铁及机场建设和维修,都将推动环氧树脂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将极大地提高环氧树脂需求。
加大高端产品开发,培养强大研发团队,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专家工作站。我国特种产品及固化剂开发不足,对适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对高品质环氧树脂供不应求,大量依赖进口,从而制约了高端下游制品,特别是航空等领域国产替代工作的推进。公司对此高度重视,加快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上游控制原料和助剂,下游积极延伸产业链,提高一体化程度,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4.旗下圣奥化学为全球聚合物添加剂领先企业
防老剂PPD生产壁垒高,自主创新占据防老剂全球领先地位。公司通过收购圣奥化学开展聚合物添加剂业务,产品包括防老剂PPD以及中间体RT培司、不溶性硫磺、高纯度TMO等,其中防老剂PPD年产13万吨,全球市场领先。关键中间体RT培司先进工艺技术是防老剂PPD市场的关键竞争要素,其生产工艺技术壁垒较高,目前公司拥有高价值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公司产品获得全球主要轮胎制造商的认证,并与其建立了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关系。年3月泰国聚合物添加剂工厂正式开工建设,这是公司聚合物添加产业板块投建的首个海外生产基地,将进一步巩固公司橡胶防老剂全球领先地位。
轮胎行业对橡胶助剂提供稳定支撑。聚合物添加剂主要包括防老剂、促进剂、加工助剂、硫化物及过氧化物等橡胶助剂产品。年中国橡胶防老剂产量为36.7万吨,占聚合物添加剂总量份额最高,达30%左右。绝大多数的防老剂PPD用于轮胎工业,因此防老剂PPD的发展与轮胎工业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长期来看,全球汽车需求及产量平稳增长,为轮胎行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带动作为橡胶加工重要辅助材料的橡胶化学品需求。中国橡胶助剂产量不断增加,由5年的.4万吨增加至年的.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65%。年1-6月,橡胶防老剂PPD均价为元/吨,同比+75.37%,上半年平均利润为元/吨,同比+.62%。
突破“绿色环保”新工艺,开展聚合物添加剂一期项目。圣奥化学聚合物添加剂一期项目工程也已启动,总投资金额约28.41亿元,拟建包括年产10万吨促进剂中间体M、4万吨促进剂NS、4万吨促进剂CBS和1.2万吨促进剂DM的生产装置及相关公辅工程设施,计划年6月底建成投产,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20.04亿元、年均利润总额3.45亿元。此项目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各产品均被国家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经过公司多年潜心研发,在项目相关产品上均取得“绿色、环保”工艺的关键性突破,结合化工行业及促进剂行业的发展趋势,助推促进剂相关产品快速市场化。
年上半年华东地区CZ促进剂均价为2元/吨,同比+46.4%;DM促进剂为元/吨,同比+9.4%;NS促进剂为元/吨,同比+28.0%。其中促进剂CZ年上半年平均利润为元/吨,同比+91.9%。
3.打造三位一体的国内首条绿色化碳三项目
打造三位一体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公司拟于年6月底前建成投产的碳三产业一期项目,将新建年产60万吨的丙烷脱氢装置、年产65万吨的苯酚丙酮装置、年产24万吨的双酚A装置、年产40万吨的氧化法环氧丙烷装置和年产15万吨的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设备及相关公辅工程设施。碳三一期工程项目建成投运后,将形成以PDH制丙烯为源头,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树脂、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丙烯-环氧丙烷-聚醚多元醇-聚氨酯三位一体的碳三功能性材料一体化产业链,这也是国内唯一一条以PDH制丙烯为源头发展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将成为中化国际重要增长极。碳三项目聚焦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短板,依托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打通产业链核心环节,打造一体化产业基地。通过与扬农集团、中化国际下属公司及相关企业、园区周边企业间的关联产业合作,实现产业上下游原料互供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多元化、差异化产品结构,具有可持续发展及低能耗低成本等巨大优势,最大实现资源充分循环利用和产品价值链充分整合,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及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均销售收入.11亿元,年均利润总额高达17.15亿元。
3.1.“绿色”工艺增产双酚A,受益PC及环氧树脂蓬勃发展
PC树脂拉动高需求,双酚A市场表现强劲。中国在双酚A市场上占主导地位,年中国双酚A占全球产能的近25%,占全球消费量的28%。双酚A主要用于生产PC树脂和环氧树脂,其中PC树脂是中国双酚A总需求最大的消费应用,年PC树脂对双酚A的需求约为86.5万吨,需求贡献率占比高达52%。未来四年中国PC产能将以平均每年16%的速度增长,到年PC对双酚A的需求贡献占比将突破60%,由此带来双酚A需求年均增长15.7%,达到近万吨,总需求年增长11.6%,达到近万吨。
年全球PC消费量为万吨,主要应用在板/薄膜、电子电器、家具用品、汽车制造等方面,预计年全球PC消费量为万吨,-年复合增速为4.6%。在PC和环氧树脂的需求拉动下,双酚A价格年1-6月均价为元/吨,同比+.8%,单吨毛利为11元/吨,同比增加31.63倍。
独立装置产能少,产能利用率低,双酚A供应存在缺口。中国是全球最大双酚A进口国,年进口量约为42.7万吨,进口依存度25%以上,IHS预计-年,进口量将以年均7.4%的速度增长。年我国双酚A主要生产厂商有11家左右,国内第一为科思创(上海)年产能达52万吨,第二为长春化工(江苏)年产40.5万吨,第三为中化国际子公司江苏瑞恒年产能24万吨,年规划增产双酚A24万吨,增产后共48万吨,规模全国领先,约占主要产能的14.6%。尽管未来双酚A规划产能集中增加,但独立装置规划产能极少,多是上下游配套,主要配套苯(酚)丙酮和PC装置,因此难以解决增速较快的双酚A外部需求。
迎合市场需求,低污染增产双酚A。中化国际现有年产24万吨的离子交换法双酚A装置,拟在此基础上扩建24万吨双酚A产能,扩建项目建设的双酚A装置与现有装置完全相同,采用美国Badger公司的技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生产双酚A,不同的是本次扩建将空气造粒工艺改为氮气循环工艺,实现颗粒物减排,尾气废气排放量减少99%。扩产后公司双酚A年产达48万吨,产能全国领先,其中35.7万吨投放市场,满足市场双酚A高需求,12.3万吨用于碳三项目下游环氧树脂生产,双酚A内外布局合理,未来可期。
3.2.直接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受益聚醚、DMC等扩张
环氧丙烷下游主要为聚醚及丙二醇,需求平稳增长。环氧丙烷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当前七成以上消费集中在聚醚多元醇领域,另外还应用于丙二醇、碳酸二甲酯(DMC)、醇醚等精细化工品生产。年中国聚醚表观消费量达.2万吨,同比+7%,未来聚醚多元醇集中扩能,拉动环氧丙烷需求平稳增长。
环保趋严背景下,传统氯醇法逐渐退出。年国内环氧丙烷产能达.7万吨,年产能将增至.7万吨,复合增速为24.7%。目前氯醇法占比高达五成以上,尽管环氧丙烷产能不断增加,甚至面临由供需平衡逐步转向供应略过剩的风险,但受环境政策影响,氯醇法本身“高污染、高耗能”,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渣难处理,使得这部分产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部分产能面临淘汰。继山东永大年产5万吨氯醇工艺装置淘汰后,年内金浦锦湖8万吨/年氯醇法装置关停,石大胜华装置产能由7万吨/年下降至4万吨/年。年氯醇法产能降至.2万吨,占国内总产能51%,同比下降2个pct。
由于疫情导致年上半年环氧丙烷平均利润较低,仅有元/吨,下半年利润恢复,达元/吨,年平均利润为元/吨。年上半年环氧丙烷平均利润达元/吨,同比增加.9%。
中化国际增产40万吨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规模技术均国内领先。公司碳三项目规划建设年产40万吨直接氧化法环氧丙烷装置及配套设备,顺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作为国家鼓励类工艺,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丙烷能够克服氯醇法设备腐蚀严重,废液、废渣多的缺点,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收率高,生产过程中只生成环氧丙烷和水,原料和辅助助剂可以循环使用,原材料和能耗较低,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环保无污染的优点。另外直接氧化法工艺包昂贵且获取较为困难,有较高的进入门槛,设备建成投产后,中化国际产能规模和技术将处国内领先地位。
新能源推广背景下,DMC成为需求亮点。DMC产品用途广泛,下游涵盖塑料、农药、医药以及汽车、储能等领域,工艺包括酯交换法、甲醇羰基法氧化法和尿素醇解法。目前锂电池电解液溶剂在DMC下游应用中的占比已达30%,纯度较低工业级DMC主要应用于传统下游及PC,而锂电池电解液则需要更高纯度的电池级DMC。目前电池级DMC的供应商主要有石大胜华(7.5万吨/年)、奥克股份(2万吨/年)等,未来即将进入的有新宙邦、中化泉州、浙石化、华鲁恒升等,未来3-5年国内碳酸酯系列产品的新建项目产能超过万吨/年,将成为环氧丙烷的新增需求。
3.3.新工艺扩张环氧氯丙烷,匹配环氧树脂扩产需求
环氧树脂产能扩大,上游环氧氯丙烷(简称ECH)需求增加。中国是世界最大的ECH生产消费国,ECH下游市场消费应用很多,包括环氧树脂、TGIC、阳离子醚化剂、医药中间体等。环氧树脂占比最高,约占ECH消费总量的87%,市场消费高度集中导致环氧树脂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决定了ECH的需求走向,国内环氧树脂产能.8万吨,规划新增达.8万吨,对ECH需求持续增加。
受装置检修及环保检查等影响,ECH行业开工率偏低。我国现有ECH年产能约为万吨,由于近年毛利水平上涨,国内许多ECH工厂有新建或扩能规划,环氧氯丙烷产能预期增加。短期看几家环氧氯丙烷龙头企业至今停产,部分生产装置近期停产检修,丙烯高温氯化法作为主要传统生产工艺污染较重导致生产受限,年6月国内ECH开工率仅为40%。
年上半年,华东市场丙稀法ECH平均价格达到元/吨,同比增加19.0%,单吨毛利为元/吨,同比增加.9%。
公司是生物基ECH全国第一,新增双氧水法ECH扩大产能。公司现有10万吨/年甘油法ECH产能,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生产原料成本低,副产物少,是环保型生产工艺,装置运行稳定。目前新工艺年产15万吨双氧水法ECH装置在建,建成后9.5万吨用于环氧树脂生产,生物法ECH与双氧水法ECH工艺共存,在最大化发挥碳三产业效益的同时,实现对ECH产能的进一步掌控。
4.深化新材料及新能源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
4.1.对位芳纶技术门槛高,规模国内第一
芳纶纤维属于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其发现是材料界一个重要里程碑。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是目前有机耐高温纤维中的主要类别,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品种有两个:一是分子链排列呈锯齿状的间位芳纶纤维,我国名命为芳纶1;一是分子链排列呈直线状的对位芳纶纤维,我国命名为芳纶。两者化学结构相似,但性能差异较大,应用领域各有不同。间位芳纶具有极好的耐高温、阻燃和绝缘性,主要应用于高温防护服、电绝缘和高温过滤等领域。对位芳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有“百变金刚”之称,主要应用于个体防护、防弹装甲、力学橡胶制品、高强缆绳、石棉替代品等领域。
对位芳纶性能优异,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国内产能不及需求,公司吨产能建成,跻身国内对位芳纶龙头企业。对位芳纶强度是钢的3倍、强度较高的涤纶工业丝的4倍;初始模量是涤纶工业丝的4~10倍、聚酰胺纤维的10倍以上。年,中国市场仅拥有吨对位芳纶年产量供应,而需求量高达1吨。目前,中化国际吨对位芳纶新建产能正处于试运行阶段,产能合计吨/年,对位芳纶规模国内第一,大幅填补国内对位芳纶的市场空缺。此外年泰和新材吨对位芳纶项目试车成功,中国蓝星芳纶0吨项目投料运行,国产对位芳纶供应迎来大幅改善,但仍然供不应求。
我国对位芳纶长期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年全球对位芳纶产量约8.2万吨,消费量约8.0万吨,下游主要集中于安全防护、车用摩擦材料、光纤增强保护、橡胶增强等。而国内年对位芳纶消费量约1万吨,下游主要应用于光纤保护增强及安全防护领域。高性能纤维领域、电子通信、汽车轻量化、复合材料等下游应用行业需求的发展带动国内对位芳纶市场需求以年均15%的速度快速增长,未来在户外、运动等民用领域应用广泛,市场可期。对位芳纶国产产品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产量逐步放大。
对位芳纶市场寡头垄断,产能主要集中在美日韩企业。国外企业主要是美国杜邦、日本帝人、韩国可隆等,国内主要是中化国际、泰和新材等企业,前五大厂商拥有全球约95%的产能。
美国杜邦是一家以科研为基础的全球性企业。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广泛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涉及农业与食品、楼宇与建筑、通讯和交通、能源与生物应用科技等众多领域。年度营业收入.88亿元,同比降低11.31%,归母净利-.55亿元,同比下降.88%。
年杜邦主要业务涉及电子及成像、营养及生物科学、安全及建设、运输及高性能聚合物及其他,其中运输及高性能聚合物占比20%。
日本帝人株式会社业务涉及芳纶纤维及碳纤维的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医药医疗,电子材料化工产品,纤维产品流通和IT等领域,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家子公司。年营业总收入.27亿元,同比下降2.01%;营业利润32.18亿元,同比下降2.31%,主要受疫情影响所致。
财年显示,日本帝人纤维、高性能材料和复合材料营收占比总和接近91%,其中纤维材料涉及碳纤维产品和聚酯纤维(工业材料)占比最高,为38%;其次是高性能材料主要是芳纶,占比25%。
公司快速发展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构筑汽车轻量化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目前对位芳纶产业依托扬农集团的中间体产业链,配套对苯二胺、对苯二甲酰氯原料。公司吨项目的建设到去年年底已基本建成,并在11月份陆续进入到项目调试状态。目前生产调试线状态良好,产品顺利投放市场并得到客户认可,并在下游产品开发和应用测试领域得到权威机构检测认证。
4.2.致力于打造膜材料平台
全面打造中化膜材料产业平台,创建品牌优势,推动中国高端膜材料产业升级。公司下属中化膜技术有限公司是膜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研发生产反渗透膜、纳滤膜和脱气膜及电驱离子膜等产品,未来将广泛应用于零排放、污水回用、苦咸水海水淡化、超纯水净化及民用净水等领域。目前公司正在宁波象山县建设中化膜生产基地,一期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已基本完成基础建设及设备安装工作,正紧张进行生产调试工作,其采用全球先进的膜片生产及卷制技术,达到年产22万支的生产能力,二期计划建设脱气膜和电渗析膜的工厂。
膜分离技术因其种类多、低能耗、效率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盐湖提锂、海水淡化、污水处理、零排放、苦咸水淡化、超纯水净化、民用净水、浓缩分离以及食品、医药等众多领域。反渗透(RO)技术操作简单,脱盐率可达到99.75%,极大地提高了海水淡化的效率。中化国际多元化的膜产品可满足客户对于高品质产品水、低运行能耗、低维护成本和低投资成本等多种需求。公司立足独特的反渗透膜配方,结合进口智能生产设备与创新的生产工艺,研发具有卓越脱盐率、优异产水通量及抗污染性能的反渗透膜产品。
纳滤膜、反渗透膜是盐湖提锂的重要耗材,盐湖提锂产能扩大为膜产业带来巨大增量。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应用于工业领域中金属、酸碱回收与净化等。以膜法盐湖提锂为例,其典型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沉降过滤等预处理、纳滤系统除镁离子和反渗透系统富集锂离子。反渗透膜及纳滤膜系列产品可运用在其中的纳滤系统和反渗透系统。当原料卤水通过纳滤膜时,锂、钠等一价离子透过膜,镁、钙等二价离子被纳滤膜隔离,实现镁、锂离子分离,分离后得到低镁锂比的富锂卤水;随后反渗透膜通过分离低镁锂比的富锂卤水中的水和一价锂离子,形成富锂溶液,为后续提锂提供原料,最终得到电池级碳酸锂。高矿化度、高盐度的盐湖卤水极易造成膜污染,因此纳滤膜、反渗透膜成为提锂中的重要耗材。
相关政策陆续出台,膜分离产业迎利好。近15年来中国膜产业高速增长,年我国膜市场总产值达到亿元,预计年我国膜产业总产值将超过亿元。我国膜产业体系庞大,其中反渗透膜占据50%左右的市场,纳滤膜、超滤膜(UF)、微滤膜(MF)各占10%,剩下20%被电渗析膜、气体分离膜、无机陶瓷膜、透气膜及其他类型所占据。
全球反渗透膜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为国际知名膜制造商,且主要为多元化的大型企业。膜业务只是其多元化战略下的一个事业部。各大公司一般通过拓展业务领域进入水处理或膜制造行业,然后通过收购已有公司和业务来获得市场份额和品类技术的补全。
4.3.收购Elix及富比亚,进入高端塑料领域
4.3.1.中化塑料优势在渠道,收购Elix强化生产端
中化集团下属中化塑料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塑料)是亚洲最大的化工品分销商,在行业内拥有良好声誉。主营工程塑料、通用塑料、化工品等一系列产品,拥有专业化的营销团队、丰富的产品渠道和庞大的客户群体,提供全链条营销服务及解决方案。产品应用领域涵盖家用电器、电子、通讯、医疗、新基建、日用化工等。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亿元,细分产品余种,0余家稳定客户。目前已形成以工程塑料、汽车轻量化材料为主,精细化工、矿产资源业为支撑的营销业务格局,在“ICIS安迅思化工分销商强”年度全球榜单中多次蝉联亚洲化工分销商排行榜榜首。
持续布局新兴领域和高端塑料产品,应用于风电、医药及可降解市场。1)新型易喷涂聚烯烃树脂:公司重点研发的新型易喷涂聚烯烃树脂,在风力发电领域,可应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叶片中。与传统复合材料制作工艺相比,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生产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人工成本。目前该树脂静态力学性能已满足客户要求,进入动态力学测试阶段,并计划明年与客户共同开展全尺寸叶片挂机运行认证;2)新型环烯烃共聚物体:公司针对医用领域所开发的新型环烯烃共聚物体系,应用于疫苗包装,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优异的水汽阻隔性能,可延长药剂或药液的保存寿命,保证包装的药液在很长时间内浓度稳定,实现在医疗包装领域传统塑料材料无法实现的新用途;3)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公司轻量化材料事业部与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清华大学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合力推动生物基可降解材料PHA(聚羟基脂肪酸酯)的产业化。
ElixPolymers是欧洲最大、最成功的特种ABS生产商之一。Elix是全球领先的ABS及ABS合金材料生产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在欧洲中高端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医疗保健、消费品和电子电器等行业。其开发的ECOABS-NF热塑性塑料、新一代ABS/PC(可加PMMA)、生物基ABS(ABS/PLA)、环保型电镀ABS等材料在降低能源消耗、碳排放等领域均有卓越的表现。
Elix现有产能17万吨,在欧洲特种ABS市场占有率达40%,在医疗、抗菌、镀铬、3D打印和天然纤维改性等行业中的产品开发处于行业领先,目前在中国鲜有竞争者。在高端业务领域,ElixPolymers为高端家用电器制造商MieleCieKG最新型号的吸尘器TriflexHX1定制开发高流动性ABS产品,更高的流动性能,可降低外壳壁厚,减轻吸尘器总重,同时兼备良好的强度和刚度等机械性能,以及零件性能和美学性能。向BMW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研发生产的ABSH是宝马X5、X7和X6M等车型空气动力学零部件扰流板和气动桨叶部件的指定供应材料,具有突出的胶接组装及机械性能,同时,因其高刚度、高耐热、高抗冲以及优良的喷涂性等特点,也可应用于紧固部件及外饰喷涂零件。
收购ELix,补强ABS高附加值产业链。年1月,公司完成了对ElixPolymers的收购,对于公司布局大市场容量和高技术门槛的聚合物及轻量化材料产业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公司借机拓宽ABS业务版图,迅速形成海内外产能布局、强化全球供应体系、提升国际营销与服务能力,推进公司在化工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年4月,公司轻量化材料事业部与扬州化学工业区就该ABS改性材料项目签署了投资协议。ABS改性材料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占地约65亩,全部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5.6万吨。其中一期规划建设2.4万吨/年,投资约2.8亿元,预计年10月建成投产。
4.3.2.收购富比亚,补充塑料添加剂环节
完成收购富比亚,正式进军塑料添加剂业务。富比亚成立于年,位于盐城滨海经济开发区,主营塑料添加剂。产品包括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特种阻燃剂等,拥有吨/年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吨/年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吨/年三丙酮胺类中间体、吨/年光引发剂、0吨/年磷系阻燃剂生产能力。其CEPPA阻燃剂产能为全球最大。
通过收购富比亚,公司业务拓展到塑料添加剂领域,具有‘补链、强链’效用。未来公司将依托富比亚现有产业基础,叠加中化国际的研发、运营与资源优势,加快高附加值创新型品种开发,着力打造添加剂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快速提升公司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产业地位和竞争力。
塑料添加剂市场年全球规模亿美金,市场空间广阔。塑料添加剂对于塑料制品的日常使用和耐用性至关重要,其主要包含八大类:抗氧化剂、抗静电剂、化学吹制剂、阻燃剂、热稳定剂、冲击改性剂、光稳定剂和润滑剂/滑动添加剂。根据IHS,全球八大类塑料添加剂年消费量达万吨,预计-年全球消费每年以2.6%的速度增长,预计到年全球塑料添加剂消费量将达万吨。
4.4.布局锂电产业链关键环节,享受新能源行业红利
深化新能源业务布局,将锂电池材料产业作为新能源战略布局重点。基于中化集团在上游锂矿相关产品经营和化工原料生产处理方面的优势,公司逐渐涉足锂电材料与动力电池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并致力于开发生产世界领先的动力电池产品,同时在电池梯次利用、电池回收等关键环节进行布局,推动形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上游资源方面,中化集团参股盐湖股份10.52%,为其第二大股东。中化蓝天拥有萤石储量超万吨;在电池材料方面,中化国际成立宁夏中化锂电布局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在电池包装、梯度利用及回收方面,公司均深度参与,将锂电业务作为后期重要的战略布局。
4.4.1.正极材料初具规模,实现订单零突破
公司三元正极材料万吨产能建成,正积极扩大市场销售,高镍三元凸显产品竞争力。公司下属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注册资本0万人民币,主营业务产品为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旨在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正极材料解决方案。公司投资66亿元,在宁夏中卫规划、建设占地亩的锂电池产业园。一期0吨项目于年7月26日开工,年3月完成装置联动调试并实现全自动运行。二期吨项目于年8月开工建设,共5条产线。年12月,0吨/年产能全面投产运营。年已实现产量.4吨,正努力持续扩大市场销售,提升装置产能利用率,公司正极材料实现自有产品获得行业订单的“零的突破”。三元正极产品包括:高镍产品(NCM多晶动力材料、NCA材料)和低镍产品(5系多晶数码材料、6系单晶材料)。
锂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和电池外壳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其电化学性能的决定性因素,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起主导作用。另外,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也较高,占锂电池材料成本的30%-40%,因此其成本高低也直接决定了电池整体的成本水平。目前电动车用正极材料主要是三元和磷酸铁锂。
随着三元正极材料海外产能规模将逐渐扩张,预计届时对三元前驱体需求将持续放量。截止年5月底,三元材料主流成交价格在000-10元/吨;磷酸铁锂主流成交价格在0元/吨;低端动力型锰酸锂主流成交价在00元/吨;普通型钴酸锂主流成交价格在00-29元/吨,三元材料企业整体开工率在72%。
我国动力电池逐步由磷酸铁锂电池转向三元电池,乘用车领域尤为明显。-5年,磷酸铁锂电池一度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后因为能量密度偏低的原因,在乘用车和专用车等领域逐步被三元电池所取代,现在主要用于客车等对安全性和循环寿命要求比较高的领域。到“十二五”,受能量密度驱使,动力锂电池研发重心转向了三元锂离子电池。-年受益于补贴政策和续航需求推动的加速应用,行业产能大幅扩张;-年受补贴退坡和疫情影响正极材料需求短暂停滞。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摆脱了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新一轮更大幅度的新能源汽车需求带动了头部电池企业的大幅扩产。然而国内三元正极材料行业整体集中度低,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在技术水平、品质一致性控制、产业链布局、产能规模、资本实力、管理水平等要素方面仍未能满足头部电池企业的需求,国内正极材料整体与国内锂电池行业的高速发展需求尚不匹配。预计-年,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集中度将大幅度提升,行业前五家企业将有望实现超过50%以上市场份额。
三元正极材料参与者众多,产能分散,高镍三元技术壁垒较高。三元正极材料当升科技和容百科技实力雄厚。中化国际年开始建设正极材料产能。目前,拥有0吨/年NCM三元正极材料产能。年已实现产量.4吨,正努力持续扩大市场销售,提升装置产能利用率。其中高镍产品包括:NCM(镍钴锰酸锂)多晶动力材料、NCA(镍钴铝酸锂)材料;低镍产品包括:5系多晶数码材料、6系单晶材料。
4.4.2.突破动力锂电池,电池系统实现整车实测
通过关键并购、技术引进与自主建设相结合,布局锂电池关键环节。年公司通过并购骏盛新能源公司,快速切入动力锂电池领域,并创立新能源事业部作为动力锂电池及未来综合新能源事业的承载平台,在江苏淮安拥有中化骏盛锂电池生产基地。目前淮安骏盛锂电池项目已基本完成生产调试工作,持续提升装置效能,抓住市场机遇配合做好主机厂认证工作,提升装置开工率。
依托中化扬州锂电项目在扬州经开区范围内落地宝马产线技术,同时将该基地打造成中化新能源业务华东地区的重点基地。与德国宝马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专项工作组以承接宝马技术落地任务,同时建成国际Tier1车企认证级别的电池模组电池包产线,逐步过渡到全面的质量体系承接,建立符合国际顶级车企要求的运营体系。
中化国际自主设计的第一款乘用车电池系统成功实现整车实测。这是中化国际与国内轻型车龙头企业弘安新能源首款A00级别整车的合作项目,实现中化锂电产品在乘用车应用领域零的突破。
4.4.3.与宝马展开电池梯次利用合作,深度参与电池回收终端环节
公司与宝马集团的合作始于电池梯次利用领域。年,双方就基于宝马i3电池退役重置分选和梯次利用工作展开交流,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石油终端网络和优秀的化工材料提炼回收能力,对宝马汽车退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优化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年2月3日,公司宣布与德国宝马集团在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进一步开展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动力电池制造、储能系统研发及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共同推进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成立中化河北布局电池回收环节。中化河北以新能源汽车的锂动力电池上游资源产品为核心,以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高效再生利用为主要业务方向,布局废旧锂电池拆解回收可利用材料业务。主要生产经营锂盐材料、钴系、镍系材料等产品,同时经营化学矿、金属矿及材料业务。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循环经济的第一环节,必将受益和助推新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针对庞大的退役量,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十分关键。其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两个循环过程,且动力电池的回收循环从梯次利用开始。梯次利用是解决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的有效手段,其含义是指从电动汽车筛选出退役后还具有初始容量的60%~80%容量的动力电池,经过重组集成用于其他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运行工况。梯次利用的电池多为磷酸铁锂电池,梯次电池相比铅酸电池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高温性能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五部委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助力产业链降本增效。鼓励梯次利用企业利用已有回收渠道,高效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用于梯次利用。鼓励动力蓄电池生产企业参与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对象较广,电力储能、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均为应用场景。目前实际应用案例主要集中在电力储能和通信基站领域,未来应用市场有望进一步被扩大。在大型集中式充电站中可以利用退役电池形成储能系统,实现峰谷套利,降低充电成本。
电池回收市场快速增长。依据动力电池装机量以及使用年限估算,年动力电池的理论退役量约为21.2GW·h以上,随着旧电池报废将带来更换需求,预计到年,中国动力锂电池退役量超过73万吨。年锂离子电池回收市场总量约为9.38万吨,-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0%,期末达到45.94万吨。目前锂离子电池原材料的回收利用价值约为3.15亿美元,这个数字到年将达到11.37亿美元,到0年将达到23.81亿美元。
5.投资分析
由贸易转向生产,从传统向高附加值产业迈进。公司先后收购扬农集团及圣奥化学跻身全球领先的化工中间体及聚合物添加剂企业,后期将聚焦新材料、新能源,打造科技驱动型精细化工企业。
化工中间体业务全球领先,持续扩张夯实基础。公司自配套氯苯、氯碱产业链,可为碳三、聚合物添加剂、对位芳纶等生产提供原料,产业链优势明显。公司现有18万吨/年环氧树脂(扬农锦湖)及13万吨橡胶防老剂(圣奥化学),另有19.2万吨橡胶促进剂(圣奥化学)即将投产,进而满足市场需求,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打造三位一体的国内首条绿色化碳三项目。碳三项目预计将于年6月底前陆续投产,项目含48万吨双酚A、65万吨苯酚丙酮,40万吨环氧丙烷、15万吨环氧氯丙烷、18万吨环氧树脂,建成后双酚A及环氧(氯)丙烷均居国内规模前三。在国内PC、环氧树脂扩产潮下,双酚A供应缺口扩大;环氧丙烷一方面老旧产能逐渐退出,供应边际趋紧,另一方面受益于聚醚及DMC的扩产,需求旺盛。我们预计全部新建项目达产稳态预计贡献利润达20亿以上,实现质量飞跃。
深化新材料、新能源发展,提升产业附加值。新材料方面:1)吨对位芳纶已处于试运行阶段,规模全国第一;2)切入反渗透膜行业,一期投资近10亿元,将采用全球先进的膜片生产及卷制技术,达到年产22万支的生产能力,二期计划建设脱气膜和电渗析膜的工厂,不断强化在高附加值新材料的拓展和开发;3)收购欧洲ELIX,布局特种ABS,现有产能17万吨,欧洲市占率达40%,在医疗、抗菌、镀铬、3D打印和天然纤维改性等行业中的产品开发处于行业领先;4)收购富比亚,正式进军塑料添加剂业务,发挥产业链优势,打开新市场。新能源方面:1)子公司宁夏锂电池材料公司0吨三元正极材料已全面投产运营,已批量供应国内主流动力、小动力和3C数码客户,目前已实现满负荷生产;2)自主设计的第一款乘用车电池系统已实现整车实测;3)布局电池梯次利用、快充、电池回收等关键环节,打造新能源生态圈。
化工中间体全球领先,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业绩高成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7/.07/.61亿元,预计-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4.90/15.97/25.47亿元(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为15.42亿元,主要系处置扬农化工股权所致),对应PE为10/16/10,维持买入评级。
目前中化国际处于被市场低估的状态,尚未被市场充分发掘,强烈推荐中化国际有以下原因:1)新建项目即将投产,业绩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碳三项目及添加剂类项目将于年年底到年上半年陆续投产,假设价格稳定,项目投产后预计贡献稳定利润在20亿以上;橡胶促进剂(年6月建成)共计19.2万吨产能投产后,预计贡献利润3亿以上;2)新材料、新能源项目未来几年将提供长期成长性:年底建成投产的1万吨三元电池正极材料扩大销售中,宝马i3动力电池生产线即将落地,电池梯次利用、电池回收等锂电池关键产业链布局及新能源生态圈建设成效显著;吨对位芳纶新建产能正在试生产,产能居全国第一;高性能膜材料,RO反渗透膜22万支/年的产能陆续投产,多元产品包括反渗透膜和脱气膜及电驱离子膜等,致力于打造全膜产业链;3)-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90/15.97/25.47亿元,盈利增速大,新能源与新材料行业景气度高、概念强。因此建议给予年PE为25X,对应市值.1亿元,六个月目标价14.43元。
风险提示:产能扩张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