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90812/7375991.html

辽宁年俗基本上和北方年俗差不多,但多了一些东北特色,因为辽宁重工业比较集中,在以前厂子里每年都会举行一些硬核的年俗活动,这又跟别的地方有所不同了。

逛庙会

小的时候,一临近新春,家家都要逛庙会采买年货。辽宁人的年货有:春联,灯笼,灶糖,不老林、瓜子、肉干、粘豆包、柿饼、还有新衣服,准备迎接新年。

这些零食平时很难吃到,而好看的新衣服过年才能穿上。以前不觉得,现在想来以前的日子还是挺苦的,但是当时大家都这样过来的,并不觉得苦。

所以孩子们都盼着年的到来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物质的缺乏,所以才有过年时的精神满足,才会发自内心的快乐。

庙会还有秧歌表演活动,一到佳节人山人海。只见男一队女一队,男女都双手持粉红的扇子,女领队穿红戴绿,头上戴着假发髻,簪着闪亮的首饰,秧歌的鼓点奏响,舞的热情似火,特别有过年的气息。可惜现在城市化,这些传统民俗渐渐的也没有人会了,参与的人也少多了。

扫房

家家户户提前一周就要开始扫房,大人孩子都要参与。锅碗瓢盆都要清洗一遍,寓意一年的尘垢都要在新年洗去。

所以临到过年,大人们都累的直不起腰来,孩子们也得帮忙干活。从过年就知道,过年不只是享受,先有了人们的勤劳工作,才会有美满幸福的生活。

大年三十

早上起来,爸爸就带着孩子贴春联。大红的春联贴上,大人们心里想的是一年多发财,健健康康,无病无灾。孩子却没想这么多,觉得贴春联像是做手工,站得远远的看贴没贴歪,直到贴的完美无缺才心生欢喜。

我们这里过年,男人只管带着老婆孩子,提着礼物回到父母家,他们聚在一起打麻将闲聊天是不动手干活的,女人需要准备年夜饭。

家里老人带着妯娌们一起包饺子,炸丸子,炖血肠,包白菜、酸菜馅饺子,拌松花蛋(皮蛋),拌海蜇,煎带鱼。

以前苏联援建的老房子,还没有煤气,所以家家都有灶,火烧得旺旺的。

奶奶拌馅料,都用不锈钢的大盆装得满满的,女人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包着饺子。

包好了,放在草编的盖帘子上,码得整整齐齐。好几盖帘子的饺子,下锅滚上三滚,热气腾腾的饺子就出锅了。

现在好多人怕麻烦都去外面吃了,所以这集体的劳动就没了,这种热气腾腾围着过年的氛围也没了,年了也淡了一层。

大年初一守岁

半夜十二点,一般看完春节晚会,外面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放鞭炮,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但确实有一定危险。

有一年我记得我弟弟左手里拿着点着的爆竹,右手捂着耳朵。结果炮炸了,还好他丢的快,不过手手也被鞭炮给崩到了,他捂着手还故作坚强。想起来有点后怕,他倒是像没事人一样还是照样玩。

还有一年,我们玩一种手持的烟花弹,有二十响,飞得很远。大过年的把对面楼窗子下面放东西的小窗台给点着了。吓得我们缩头就跑,传来对面的一阵骂声。

放完炮,穿着新衣服拍照片,那时候还是富士胶卷相机,没有手机,拍照片还是不容易的。

回看小时候的照片,女孩子男孩子头上都要点红点,弄得花枝招展的。大人会给我们派压岁钱,不多,百八十块。当时开心了,第二天保准难受,因为钱只过我们的手一天,很快就被妈妈拿走了。

孩子多,非常的热闹,大人们噼里啪啦的搓麻,一边聊天,一直打到凌晨。

家家挂红灯笼,晚上不关灯,玩累了想睡了倒头就睡,什么都不用想,那段日子真的是一辈子最开心的日子。

第二天早上起来,外面一层的烟雾和硫磺味,满地的红色鞭炮残骸,搞得像是穿越火线一样。可以看出来那个时候是放鞭炮最热闹的时候,鞭炮价格便宜,城里也没有禁放一说,孩子们都爱玩。现在到处都禁放烟花爆竹,所以年味也少了。

初二回娘家

初二跟着妈妈去姥姥家串门。

到了姥姥家,明显和奶奶家不一样。舅舅他们都不在,只有我们一家。人少了虽然不那么热闹,但是姥姥会给我们做好吃的。我姥姥最擅长的就是炸蔬菜和肉的丸子,做蒸鸡蛋糕了。年年都会吃这些好吃的,还会炸虾片。

我们小孩子都喜欢吃这种炸虾片,这也应该是最早的膨化食品了。直到现在东北人都爱吃这种炸虾片,这就是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美好记忆。

正月十五花灯节

过完正月十五,才是过完了年。我们这里是工人集中的地方,每到正月十五,不仅要吃元宵,还要看花灯,这是必须的!

以前我们这里有一个文化宫,专门会开辟出一块地方,里面有各个厂区制作的花灯,一到这个时候里面是人山人海,全是大人带着小孩。厂里工人都十几万人,全是免费的,虽然连开三天,但是人一波一波的,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看的人多,还要评选,所以各个厂子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因为都是做飞机和各种机械制品的工厂,所以元宵灯展也非常硬核,很有科技含量。很多灯都是可以动的,比如我就看到了手可以做出各种姿势的千手观音灯,那时候是九几年,宝相庄严的千手观音,寓意幸福安康,明显能看出是花了心思的。

还有走马灯,兔子灯,生肖灯,做得好的灯旁边会围满了人,品头论足。孩子们更是坐在大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这些灯。小的时候看灯会真的觉得这种快乐才是过年的味道。

现在那个文化宫还在,早在十几年前就不举办灯会了,这些关于灯会的记忆已经是非常遥远的记忆,从此之后,年在我的印象里也越来越淡。

后记

所以所谓年俗,还是要有俗的味道,不能都搞雅的东西。不能因为怕麻烦就省去这些年俗活动,不能因为求新求便捷就把我们的老传统给扔了。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热闹民俗活动要保持,要提倡大家聚在一起做一桌年夜饭,否则都成了商业化,形式化,年俗也必将走向衰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