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永群
大年三十,“年味需要拯救吗”成了互联网上的热议话题,这个话题似乎近些年每年这时都会被讨论。
记忆里的年味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愈发浓烈,那时的春节有拥挤的年集、鲜艳的新衣,有让人流口水的食物、漫天的硫磺味道,还有串门拜年的热闹和爷爷奶奶操持下的繁复习俗。
如今总有人感慨,“过年越来越没意思”,是年味变淡了吗?与其这样说,不如说是我们度过时间和释放情感的方式和载体变了。
习惯了每日餐桌上丰盛的食物和想买就买的新衣,我们不用再指着春节来调节生活,酥糖和油炸小吃少了吸引力,我们自然少了那份期盼与酣畅,反倒可能在年夜饭的饭桌上劝爸妈清淡饮食,少夹一筷子肉,可这同样是最真切体己的爱的表达。
如今商超全年无休,许多小店铺也不打烊,年货不需要囤太多,甚至不用亲自去买,许多年轻人在购物网站和直播间下单,人还没放假,礼物先到家。今年春节,有百万名快递小哥不休假,数据显示,初一到初七日均快递业务量可以达到万件上下。
互联网上的新年俗已经流行了多年,抢红包、集五福、发个辞旧迎新的朋友圈,都带给人们新的仪式感,这两年还有更多的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来拜年,在“每逢佳节倍思亲”时,体味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天涯若比邻”。
新的年俗是时代的注脚,一代人有一代人关于春节的记忆,就像我们习惯的春晚,也是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年俗。传统节日的意义本就是多维度的,它在被感知、被传承的过程中,自然会结合时代特点延伸出新的形态,蜕变出新的内涵。
以往的年过在线下,而如今我们一天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生活在互联网上,各种线上新年活动必然会成为新年味的重要部分。发着弹幕看晚会、云看展、云聚餐,互联网和科技的助力给年节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今年有一亿多人就地过年,“云端”体验想必也会来得更多一些。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春节的符号意义和精神内核。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发送祝福,我们总是在这时有着记挂和惦念;无论在哪里以何种形式度过这几天,我们总有对团圆的期盼和对故乡的思念。
人们怀念“年味”,其实也是在怀念从前过年时的那份心情,怀念回忆里的亲人和故乡。人们讨论“年味”,其实也是因为对于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把这个重要的节日过得更精彩、更与众不同一些。
大年三十除夕夜,不管你正在团圆,还是就地过年,都不妨用心制造一些仪式感,释放和安抚平日里的自己。愿新年,胜旧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401.html